能力雜誌 2023/2月 第804期
2015年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與會國一致同意通過《巴黎協議》,設定限制全球升溫小於攝氏2˚C的目標。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全球主要國家透過各種政策推動淨零碳排。其中,電動車被視為一項關鍵的產業。
先探投資週刊 2023/2月 第2234期
機車市場和許多產業一樣陷入低迷,Gogoro赴美掛牌的股價也是愁雲慘霧,不過今年來已從低點上漲逾五成,再加上進軍海外的動作頻頻,也讓股價搶先表態。
《財訊》 2023/2月 第678期
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親身經歷過多次能源危機,他帶領的石化巨擘長春集團,除了要面對巨大的營運挑戰之外,也正透過碳捕捉技術展開能源轉型大計。
商業周刊 2023/2月 第1838期
地熱、電池、電單車、植物肉四大新興產業聚落正在台灣崛起,象徵台灣的潛力被認可,但跨出國門,這些領域有許多國家早已起跑多年,和國際的差距帶給台灣的是機會,也是挑戰。
今周刊 2023/2月 第1363期
在各國相繼提出「淨零碳排」的目標下,外資企業為了達成減碳目標,對再生能源的需求自然也水漲船高。
食力季刊 2022/12月 第29期
聯合國正聚焦針對排碳量占近3 成的食品產業制訂減碳目標,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副處長連培榮表示,雖然國內飲食產業規模不大,仍有高碳排量,節能減碳將對環境有助益。
新新聞 2023/1月 第1869期
一項最新調查發現, 台灣高碳排業者竟然逾8 成不知道政府的2050 減碳規劃,這項調查顯示,政府雖然高喊2050 淨零目標,但是政策溝通完全不及格,空有口號,無濟於事。
商業周刊 2023/1月 第1833期
德國以跑百米速度拚氫氣社會,而美國、中國、日本也正在大步向前,美國預計在十年內蓋一千座氫氣充電站;歐盟二○二三年要成立歐洲氫銀行。台灣,也正在拚氫氣社會,希望就藏在護國神山的供應鏈,而供應商,就是聯華神通集團。
商業周刊 2022/12月 第1830期
當台灣市場展開一場中國神車與本土神車的割喉戰之際,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世界各地奔走兩年多,先是與裕隆合資成立鴻華先進、成立MIH平台,再號召全台業者打群架,這場台灣的造車夢要如何贏?
今周刊 2022/12月 第13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