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420期
今年初,台灣產物保險推出500元「防疫神單」,從熱銷到停賣,一度引發話題。如今疫情升溫、人心惶惶,防疫保單再掀搶購潮,令人眼花撩亂的保險商品,真的需要買嗎?你又該怎麼選?
0531中國時報精華版
本土疫情升溫,經濟解封「疫苗」是關鍵,200萬劑疫苗6月分批抵台後,預料各地民眾排隊打疫苗,不過,疫苗仍有過敏不適等疑慮,「疫苗險」買氣爆表;北宇管顧總經理劉北元指出,若打疫苗出現不適,除了疫苗險可以申請理賠外,投保率高的意外險保單,或許在關鍵時刻也能發揮保障的作用。
經濟日報 20210125
台灣人愛買保險的程度眾所皆知,然而保險是一輩子的事,新光人壽提醒,歲末年終,五類族群尤應進行保單健檢,避免因個人疏忽讓風險缺口擴大。
聯合報 20210123
近期國內新冠疫情增溫,本土確診案例增加,台灣產物保險公司推出一張防疫保單,只花五百元投保,若隔離可理賠十萬元,在社群網路廣為流傳後,民眾瘋狂搶購,由於銷售爆量,台產宣布下周一(1月25日)下午五點起…
今周刊第1239期
今年「附保證保單」崛起,吸引不少屆退族或退休族的目光。不過,近來金管會已表態將進一步規範此類商品,而這種保單也並非人人適合。
天下雜誌第701期
台灣壽險業資產十年來擴張二.四倍,已成世界奇蹟,七月一日,金管會祭出十年來最嚴管控,不只影響保費,還將改變台灣人對保險的觀念。
康健雜誌第255期
醫療進步,壽命延長,每個人都害怕漫長的告別。未來狀況不可知,最好盤點自己的保障和支持系統,能不能應付最糟且可能長達10數年的狀況,來判斷是不是要用買保險的方式規避風險,是我們每個人為自己的老年負責都該去思考的事情。
Smart智富第255期
美食外送平台興起,不少民眾都加入外送員行列,甚至有外送員月薪可拚到10萬元,但外送員為了拚獎金、趕時間,導致車禍頻傳,也讓機車族的保險相關問題成為討論話題。
台灣銀行家雜誌 2019年5月號 No.113
近日壽險業的兩大發燒議題,一個是海外投資比重過高,另外一個則是「魔王級公報」IFRS 17 即將實施,從結構性因素來看,唯有逐步平衡國內資金供需情勢,也就是政府與金融業一同創造出台灣的本土資金需求,方為台灣壽險業健康永續之道。
商業周刊 1627期
金融海嘯以來單月最慘!各大壽險公司發布二○一八年十二月自結獲利,六大壽險公司,有五家出現虧損。國泰、富邦人壽兩大龍頭,單月合計虧損破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