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第1236期
疫情下,日本新創市場卻持續看漲,不僅接連出現巨額募資案,資金更集中在深度科技等有未來發展性的新創公司上。
商業周刊第1713期
新加坡一直以來是西方人士進入亞洲勞動市場的首選:乾淨、效率、低稅率。目前,香港在國安法和二波疫情雙面夾擊下,動盪不安,新加坡照理來說是資金和人才轉移的直接受惠者。然而,彭博報導,新加坡猶如「大磁鐵」一般的國際人才吸引力,卻正在消退。
先探投資週刊2108期
新冠病毒疫情大爆發,讓中國的經濟規模得以提早兩年與美國並駕齊驅,而摩根大通、世界銀行也先後調升對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
商業周刊第1711期
「你永遠不會看到我們在賣車!」 很難想像, 這句話竟是出自一家美國電動車新創Canoo。而且就在八月中,它還連獲台灣兩大科技廠入股投資:在被動元件龍頭國巨宣布將投資一千萬美元後,觸控大廠宸鴻更宣布將斥資一億美元參與其上市前私募案。
先探投資週刊2106期
向來以造車工藝自居的德國與日本汽車之百年大廠,如今面對電動車時代來臨,從過去的觀望存疑到現在不得不投入生產,但傳統車廠的舊思維套用在電動車上,似乎難以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領導者特斯拉成功之關鍵在於創新,並大量導入高科技…
時報周刊No.2218
日本神劇《半澤直樹》時隔7年再推續篇,飾演夫妻的堺雅人和上戶彩,戲外都已升格為爸媽。上戶彩透露,因疫情停拍期間,她光是育兒就心力交瘁,根本沒空看劇本;聰明的堺雅人則是先把台詞輸入手機,再趁做家事的空檔背誦,儼然是時間管理大師。
今周刊第1235期
日系零售服飾大廠優衣庫2010年進軍台灣,歷經10年耕耘,如今坐穩台灣服飾品牌第一寶座。《今周刊》獨家專訪CEO黑瀨友和,揭露優衣庫如何從日系品牌變身國民品牌的祕密!
今周刊第1235期
過去一年來,軟銀多項投資失利,再加上疫情,讓軟銀不得不放緩腳步,轉攻為守。如今,軟銀積極出脫資產,在第二季也轉虧為盈,隨時等待攻勢再起。
商業周刊第1708期
1 位美國黑人之死,挑起種族歧視的敏感神經,更掀起對Facebook 反仇恨言論的情緒,面對聯合利華(Uniliver)、星巴克(Starbucks) 的抵制,Facebook 市值縮水近600 億美元,祖克柏卻不擔心,為什麼?
看雜誌第214期
你是否曾感覺迷惘、人生卡卡、日子過得有點累?日常運作依舊,但你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甚至懷疑:我這輩子只能這樣嗎?只要你對現在的人生階段感到無趣或是不滿意,那你應該需要來點「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