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第1227期
荒蕪的不毛之地,一旦戴上「固有領土」的高帽,就發出政權生死、民族興亡的燦爛光芒。這,或許就是中印軍人大打石頭戰的本來面目。
天下雜誌第700期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已經是老生常談。但一個真的夠嗎?世界銀行指出,平均一個美國人消耗的能量,是印度人的十一倍。如果地球上七十五億人的生活方式,都跟美國人一樣:出門必開車、每餐必吃肉,我們至少需要消耗四個地球的資源。但如果遵循的是印度人茹素、低耗能的生活方式,只需要半個地球。
《財訊》588期
發那科靠著大量使用自家生產的機器人,被譽為日本最強製造業,但近來在美中貿易戰的衝擊下,發那科的業績表現也遭到波及;獨家採訪創業第二代會長稻葉善治,不僅揭開發那科大賺近五十年的祕密,也透露發那科在面對市場逆境時的經營心法。
商業周刊 第1655期
有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支撐,中國供應鏈為何也要出走,速度甚至還比台灣快?他們將有機會吃下更多iPhone訂單嗎?
財富的幾何學
現代幸福的科學有告訴我們付出代價後,能得到什麼嗎?如果財富意味著對生活感到富足,那麼什麼又能夠代表富足?
《經貿透視》雙周刊508期
中美貿易戰開打,臺灣工具機產業勢必受到影響,綜觀多變之國際情勢,印度將是臺灣工具機業下一個重點市場。由於「在印度製造」政策造成「機械之母」的工具機需求大增,臺灣工具機又占全球出口排名第五位,深具國際競爭力…
《經貿透視》雙周刊507期
新南向,一個不只是響徹雲霄的口號,更是多數老企業再展弘圖的夢想樂土,也是新創公司拓展事業版圖的新樂園。雖然新南向十八國市場龐大,而且充滿商機與機會,但是想要進入各國市場,除自身產品外,了解當地風俗民情和消費習性以及通路型態就顯得非常必要….
《經貿透視》雙周刊505期
印度,一個擁有13.4 億人口的世界第二大國、第六大經濟體,正因該國政府全力推動經濟及產業轉型,而持續磁吸全球企業及投資人的目光。然而這個與臺灣距離4,500 公里的古老國度,卻讓大部分的臺灣企業感到遙遠及陌生。
遠見特刊:莫迪經濟學 搶賺印度紅利
很難想像,印度這個文明古國竟有近1/3是文盲、超過2億人生活在貧窮線下,水電交通的基本建設為人詬病。然而,在總理莫迪四年鐵腕執政下,慵懶沉睡的印度已然甦醒…
《經貿透視》雙周刊499期
印度有龐大的汽機車及零配件市場,預估至2026 年產業產值將大幅成長,計汽機車達2,828 億美元、零配件1,000 億美元。以全球每千人平均擁有182 輛汽車推估,印度汽車市場最少有八倍成長空間,各大汽機車及零配件製造商紛紛加大投資以擴充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