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第1763期
這間位於中壢、沒有招牌的民宅,走進去,一尊等身大鋼鐵人模型擺在門口,後方五張辦公桌,每張動輒擺上三台、六台電腦螢幕,穿著黑衣黑褲的員工坐在桌前,雙手透出色彩斑斕的刺青。這個飄著江湖味的地方,卻是台灣五百多個臉書粉專與直播頻道的指揮總部。
商業周刊第1764期
什麼業務能讓蘋果、高盛、亞馬遜等大企業也想分一杯羹?答案是「 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BNPL)。這個新興支付方式近來暴紅,除了降低經濟體系內各參與者的損耗,也是「人性財」有利可圖的結果。
商業周刊第1762期
六月, 美國最大連鎖餐廳之一丹尼斯(Denny’s),出動它長十六公尺的廚房卡車,開啟從美國中部到西部超過二千五百公里的旅程,橫跨大半個美國,它,不是為了賣餐點,而是要招募員工!不只丹尼斯,美國各地的餐飲、零售業者, 正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缺工潮。
商業周刊第1762期
美國總統拜登八月正式提出超過一兆二千億美元的基礎建設方案,同時宣示二○三○年,美國電動車占汽車銷售量達五成,正式加入了歐盟推動的電動車浪潮。「電動車的快時尚時代來臨了!」
商業周刊第1763期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有時成功的投資需要按兵不動」,這句話,適用當前的台股情勢。七月中,台股站上一萬八千點,市場喊出台股將上兩萬點,氣氛樂觀。沒想到,八月五日起,形勢風雲變色,接下來的十二個交易日中…
商業周刊第1760期
一台重機、一個背包、一座軍幕和行軍床,合砌設計總監蔡宗翰就能在野外搭建一處天地。這裡可能沒有手機訊號,但能讓他獲得自由。
商業周刊第1762期
「六吋廠對旺宏來講,可能不適合了, 但鴻海看到, 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八月初, 鴻海集團以二十五億二千萬元買下記憶體廠旺宏位於新竹的六吋晶圓廠。記者會上,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不諱言,該公司買下的,是對旺宏而言已經陳舊的廠房。
商業周刊第1762期
從大豆、豌豆或小麥等食材,提煉出的植物蛋白,變身植物版牛肉、豬肉;甚至是植物海鮮,如綠豆、海帶製成的「素蝦」,或是海藻及果膠組成「素鮭魚卵」,口感風味逼真的程度,不說,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在吃素。
商業周刊第1762期
坐擁全台灣超過千家門市、一千四百多億年營收,超市龍頭全聯的下一個十年大計是什麼?答案是:電子支付!
商業周刊第1760期
台灣選手在東奧發光發熱,也讓國人發現,他們的背後,有不少來自金融業的支持。例如男雙羽球金牌的王齊麟、李洋,以及女單羽球銀牌戴資穎,就分別隸屬土銀、合庫羽球隊。其中,不少國手還身兼「銀行職員」的身分,戴資穎和桌球名將林昀儒,更在念國中、國小時,就已被合庫鎖定、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