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 第1655期
有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支撐,中國供應鏈為何也要出走,速度甚至還比台灣快?他們將有機會吃下更多iPhone訂單嗎?
商業周刊第1654期
台灣的共享辦公室大戰,正要開打!近幾年來因房租過高、電商衝擊而開始空置的台北東區商圈,可能很快就要從「鬼城」,搖身成為一間間內裝時尚的辦公空間。
商業周刊第1653期
政治行銷其實就像商業行銷,在這個線上線下「全通路」 時代, 誰最能靈活在不同市場打出不同戰法,誰就能獲取最多顧客。
商業周刊第1654期
福岡直擊Line研發大本營,外籍工程師台人最多。他們飛兩小時就到工作地:對文化不陌生是優勢…
商業周刊 第1652期
為綁國際級人才,為了縮短工時,這家公司加薪、砸近6億全員配筆電:「如果要招募到全球一流的人才,就不能再用日本的工作方式,而要與全球接軌。」
商業周刊 第1649期
在中美貿易戰兩強對峙情勢之下,美國總統川普與習近平,一邊用貿易關稅制裁逼對方就範,一邊則持續往外尋求鄰國結盟以壯大聲勢。此時發生的反送中事件,意外成了中美角力的延伸戰場…
商業周刊 第1650期
你一定進去過全聯福利中心消費,但是,它真的只靠便宜,就能贏得全局?一個後進者兼外行人領導下,它到底是如何在電商高度競爭的時代,做到消費頻次與客單價持續創新高?甚至連全球零售龍頭沃爾瑪,都飛來跟它取經。
商業周刊 第1648期
藝品獵人們讀八卦,追百億「生貨商機」!生貨,正讓各大拍賣行蜂擁來台灣。索卡藝術中心董事長蕭富元分析,台灣藏家起步早,蒐藏品量多質精…台灣有貨源,而台商資金回流,也讓買方更熱絡。
商業周刊 第1647期
今年台青西進實習熱度,卻從去年的高峰「急凍」下來。台灣赴中工作人數創新低,僅40.5萬人。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台青,但許多人實際走一遭,卻發覺現實不如理想…
商業周刊 第1647期
工藝品產值掉8成,中川政七營收卻增加15倍,以品牌領導垂直整合,投入一手包辦設計、製造、與銷售的SPA模式,才被《日經Business》稱作「工藝品界的優衣庫(Uniq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