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2022/6月 第1840期
Omicron 疫情持續燃燒,不但確診數未見明顯趨緩,中重症及確診致死率也迭創新高。更令人憂心的是,雙北等醫療資源相對充足的縣市尚且擋不住新冠肺炎死神頻頻敲門,一旦病毒大舉攻向醫療資源相對缺乏,有更多獨居老人、住宿機構,又疫苗覆蓋率偏低的花東地區時,會是怎樣景況?
新新聞 2022/6月 第1839期
Omicron 感染者多為輕症,但絕對不是不死人!根據最新統計,國內感染者雖99%以上為輕症或無症狀,惟一旦進入中重症,致死率仍高達20%,其中重症致死率更逼近80%。
新新聞 2022/6月 第1839期
拜登這回造訪亞洲雖然只到南韓與日本,但各界焦點依舊放在他並未涉足的中國與台灣身上,連北京的《環球時報》也認定,這是拜登的「 遏制中國」之旅。
新新聞 2022/5月 第1838期
萬物齊漲,「通膨」儼然已經成為今年以來的主旋律,雖然主計總處堅稱台灣目前並沒有通膨現象,但是看在荷包不斷縮水的民眾眼裡,只想知道,「現在到底還剩哪些東西沒漲?」
新新聞 2022/5月 第1838期
中國遼寧號航母編隊,5 月初起在台灣東邊、西太平洋海域進行首見長達2 周以上的演訓。相較於美方的憂心,我國安局長陳明通卻不只一次地在立法院掛保證,總統蔡英文任內,兩岸將維持和平。
新新聞 2022/5月 第1837期
這些年來,政府為了前瞻計畫、採購軍備,以及因應疫情的紓困、振興方案而大肆舉債,經常遭到外界譏諷「債留子孫」。這樣的批評有無道理見仁見智,但相較於備受矚目的公債,我國家庭部門債台高築反倒乏人問津,如今負債金額直逼一整年的GDP 規模,同樣不容小覷。
新新聞 2022/5月 第1837期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2年多,民進黨政府始終將防疫成績作為重要政績,然而,今年來勢洶洶的Omicron變種病毒,讓防疫政策一夕之間驟轉成「與病毒共存」,但「與病毒共存」所需的重要物資──快篩試劑,竟然出現大缺貨。過去,一劑350元的快篩,讓民眾買不下手,如今,「以篩代隔」政策即將全面上路,民眾仍然買不到一劑100元的「實名制快篩試劑」。
新新聞 2022/5月 第1836期
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今年第一季失業率3.64%,比起去年同期減少0.04 個百分點,表面上看似平靜無波,但若細究其他指標,不難發現當年高齡化、少子化的衝擊已經逐漸發酵。
新新聞 2022/5月 第1836期
近日,美方通知我原訂採購的40 輛M109A6 自走砲因「 產線排擠」,必須延遲交貨,突顯台美軍售本質的不確定性,更可見國際區域情勢變化的影響。
新新聞 2022/5月 第1835期
「森林碳匯」的執行難度非常高,在台灣也只有台糖有足夠土地執行,「綠電補助的誘因,恐怕比碳匯的獎勵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