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 2023/4月 第1848期
平日上午九點,台北市信義區某棟大樓門口,已經排起一條長長人龍。他們有男有女,年齡二十幾歲橫跨到近六十歲;他們的職業各異,更有大型電商平台營運長。這些乍看八竿子打不著邊的人們,為什麼齊聚一堂?答案是:陳亦萲的「抖音直播實戰課」!
商業周刊 2023/4月 第1848期
全球軍工板塊大變動,迎來一波軍工產業爆發潮。台灣企業該如何在這波浪潮中搶占先機?從事軍火貿易超過半世紀、台灣最神秘的軍火貿易商瑞福集團,也許最有資格回答。
今周刊 2023/4月 第1373期
近期,國內資本市場最為追捧的關鍵字,非AI(人工智慧)莫屬,然而,這個因為聊天機器人ChatGPT而暴紅的科技,並非現在才橫空出世,實情是,它早已悄悄蔓延,在你的食衣住行各個層面。
今周刊 2023/4月 第1373期
教育部祭出二二○億元就學貸款補助,舒緩逾五十四萬名弱勢學貸族的壓力,但一次性補助治標不治本。全面檢討過時學貸申請資格,建立更彈性還款機制,才能真正減輕青年負擔。
遠見雜誌 2023/4月 第442期
因應淨零碳排趨勢,台電積極能源轉型,以興達電廠做為國內首座燃氣混氫示範基地,第一階段混氫5%,再逐步提高至15%,實踐低碳變零碳的願景。
遠見雜誌 2023/4月 第442期
未來四年內,太陽能發電量有可能超過煤炭和天然氣,但太陽能板「退休」後淪廢棄物,卻會汙染環境。工研院攜手聯合再生、三芳化學推出「易拆解太陽能模組」,從源頭解決難題。
《Money錢》 2023/4月 第187期
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使得金融服務變得更加普及,其中,行動支付、電子支付等無現金支付工具,讓消費者可享更便利、快速的付款模式,挑選適合的信用卡並綁定消費,還能享點數、現金回饋。但民眾也要留意這些支付工具使用上的眉角,才不會用起來「卡卡」,甚至被盜刷。
理財周刊 2023/4月 第1180期
為抑制通膨預期心理,中央銀行理事一致同意升息半碼,政策利率調升至1.875%,創下八年新高。利率五連升,升息循環慢慢接近尾聲,但經濟下行的後座力才正開始,今年經濟成長率保二都很勉強。
《Money錢》 2023/4月 第187期
當今社會與家庭型態改變甚多,越來越多單身者在年歲漸長後發現,縱然有不少積蓄,卻不知該留給誰。究竟單身無子女者應如何規劃遺產分配?可全數留給親屬以外的特定對象嗎?
商業周刊 2023/4月 第1847期
這是一場連韓國都關注的台灣IC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發表會!不只聯發科、瑞昱等台灣前幾大同業齊聚一堂,後方觀眾席上低調坐著的,還有好幾位駐台北韓國代表部的經濟安全官員。「我們期許,政府應該推出完整的『台灣晶片法案』,」蔡明介代表台灣IC設計業者站上台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