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2138期
馬士基暫停承接短期貨運合約,中國遠洋海運四月無法接受紅海增訂船艙。塞船事件直接考驗各航商的調度,誰能靈活運用將能有最佳的獲利表現。
理財周刊1076期
躍居台灣股東人數第一的台積電,自679元壓回以來套牢一堆股民,以共享台灣之光榮譽參與台股權王的投資人,不妨放眼未來十年發展,再評估是否買得安心抱得放心。
張老師月刊第520期
如果你曾因職場人際議題而困擾,請試著向「壞朋友」學習,因為「立場不同的朋友」帶來的刺激與砥礪,會逼著我們去改變,而能成為更好、更棒的人。
遠見雜誌418期
讓我們跟回不去的燃油車說再見,迎接電動車這個未來主要的移動載具。它甚至不只是交通工具,還可望成為名副其實、可四處移動的「行動數據中心」。而實現這一切未來願景的關鍵,正是「充電」這門好生意。
專案經理雜誌第56期
許多人會做事,卻不會合宜打理工作上的人際關係,自顧自的只做好六十分的合格,就認為自己已經做好做滿,其餘的四十分卻是敷衍帶過,無需花心思再投入,時間到就準時上下班,這樣的表現看在主管及老闆眼裡,頂多只是聽話的小綿羊、按表操課的機器人…
新新聞1777期
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當年從成大電機系畢業時,身上一毛錢都沒有, 不敢交女朋友,卻是班上最早結婚的人, 他回憶…
《財訊》629期
台積電股價壓回整理,但新手股東人數持續大增。從五大面向來看,逢低分批買進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最佳策略。
今周刊第1266期
美債殖利率牽動股市、通膨預期牽動美債殖利率,而油價漲跌則牽動著通膨預期。於是,三月初的產油國會議透露的訊號,以及會後的外資解讀,必須關注。
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
行為金融起源於一個簡單的信念──在現實生活中,投資人並不理性。心理學家已經證明,人類決策過程中包含多個導致思考偏誤的特徵,本書教你精準判讀人性與金融市場,避開賠錢股,提高交易勝率!想從市場中賺錢,就必須理解大眾。
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
不論你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多大或多微不足道的麻煩:減肥、戒菸、面試、創業,乃至於需要制定並執行人生的長期規畫,本書從「簡化思考」和「加強行動效能」的角度分析,從學業、工作、家庭、理財、投資、人際關係等各個面向,針對你的問題對症下藥,提供精準的改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