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2160期
總執行長雷軍表示,小米集團取代三星電子,躍居為全球智慧手機的新龍頭,指日可待;儘管如此,今年來其股價反下跌達二五%。
商業周刊第1765期
原本的他,出身平凡。生於中國天津,父母是國營企業員工,而他只是一位在外商工作的上班族。白領職涯讓他感到沉悶,因此辭職、貸款十二萬美元赴美國史丹佛大學攻讀MBA。求學期間, 正逢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在史丹佛畢業典禮說出一句經典名言…
商業周刊第1764期
「就算疫情結束,一切也不會回到以前狀態。」擁有美國最多用戶數的無線通訊集團威瑞森(Verizon)執行長鄧恩說,「我們正好可以借此機會,想一想過去十二個月到十八個月出現哪些趨勢,是我們想要(長期)保持的。」他的話代表不少企業心聲。疫情爆發後,許多領域再也回不去…
國家地理雜誌9月號/2021年第238期
美軍自阿富汗撤出後,極端分子重掌控制權,當地人民自2001年後享有的自由如今岌岌可危。
看雜誌第226期
今年可以說是加密貨幣大爆發的一年。所有加密貨幣的總市值,最高曾經達到二兆美元,目前雖然回跌,也還有一兆左右。儘管大多數金融界人士仍把加密貨幣視為洪水猛獸、一場過度炒作的龐氏騙局,然而,去中心化金融和區塊鏈技術還是值得關注。
經理人月刊第202期
職缺空了大半年,好不容易找到人,結果做不到幾天就離職。如果你是主管,很可能也經歷過這樣的事。不過,你思考過原因嗎?還是認為「年輕人都是爛草莓」,然後繼續抱持著反正工作總有人會做的心態,慢慢等待人才上門?
經理人月刊第202期
提到通勤,多數人的第一個念頭都是浪費時間,不是和一群人擠在捷運上,就是塞在車陣中。諾貝爾(Nobel Prize)經濟學獎得主、行為經濟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研究發現,人們普遍將通勤視為一天中最悲慘的時刻。
經理人月刊第202期
進辦公室,不再是上班族唯一的選項了。企業如何從疫情的衝擊中學習,考量工作性質、公司目標、團隊和員工的需求,摸索出合適的混合工作模式?
遠見雜誌423期
今年17歲、在家自學的厚澤,國二開始買賣挖幣用的顯示卡、幫人管理礦場;現在他在加密貨幣交易所兼差,從一個月領30顆到現在減為3、4顆,但一顆價值飆到300美元,換算下來,月薪是新台幣6萬∼10萬元。
先探投資週刊2159期
台積電的漲價絕對不是只有自家的事,而是撼動了整個半導體產業新生態;說白了,台積電的漲價有幾個關鍵意義,一是穩住本身毛利率、順勢淘汰毛利率不夠高的IC設計業者;二是清掉成熟製程中虛胖投片量的泡沫;三是敢承接漲價後的新產能,這就是未來紮實的趨勢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