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第1222期
儘管全球疫情逐漸趨緩,但未來情勢依舊不明朗,許多美國企業也宣布,在家工作的政策再度延長,這或許也將成為未來美國職場環境的新常態。
今周刊第1222期
立訊精密,一家成立僅十六年的公司,如何成為蘋果大力扶植的對象?它的存在,是否會成為鴻海帝國的威脅?
商業周刊第1697期
投資人總愛說,「千線萬線, 抵不過一條內線。」但在大數據靠著科技不斷累積的當下,卻多出現了一條「數據線」,能偵測即時變化,緊緊抓住了避險基金與投資人的眼光,那就是另類數據(Alternative data)!
商業周刊第1688期
在對的時刻,用對的語言,企業主的一句話,不但能成為員工堅實的力量,甚至會影響企業對外的形象聲望。在疫情與經濟都大動盪的現在,更顯重要。
數位時代311期
台灣,不只有口罩國家隊。在這波疫情作戰中,還有MIT體溫科技新創公司,顯現實力。嬰兒體溫貼片,搖身成為發燒監測神器;法國紅外線感測晶片大廠,點頭與台廠開發「測溫模組」。數年專注、打磨技術,讓他們火速接到國際訂單。
今周刊第1211期
疫情肆虐下,凡冠上消毒滅菌等字眼的商品大熱賣;不僅如此,消費者待在家,順勢掀起一波宅商機。
今周刊第1221期
「因為什麼都沒有,所以什麼都辦得到!」任天堂這款模擬無人島生活的遊戲賣翻全球,全世界的人都想知道,這款充滿可愛動物的遊戲,背後到底有什麼祕密?
商業周刊第1644期
台灣最珍貴的資產,還是人才。台灣擁有三十所亞太排名前三百大的大學,而且就學生人數而言,比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三國加起來都還要多,不但對台商有吸引力, 國際大廠如Google等,都來台獵才。
今周刊 第1186期
美、韓5G服務上路已逾五個月,消費市場上卻苦無可讓消費者買單的應用。韓國電信龍頭SK Telecom與微軟在雲端遊戲串流的合作,讓玩家行動打怪不「累格」,或許是個突破點…
遠見雜誌399期
2017年,生技產品代工一哥—大江生醫世代交棒,由林詠翔接下董事長,為台灣企業譜下「傳賢不傳子」佳話。兩年來,大江生醫的業績空前亮眼,未來還要如何再創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