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 2017/11月 第1092期
福島核災讓日本供電陷入空前危機,此時飯田哲也提出了另類報告,驚豔全球;他接受專訪暢談日本推動經驗,也為台灣邁向無核家園,提供全新思惟…
今周刊 2017/11月 第1091期
現在年輕人對成功的定義,已跳脫過去由社會所給的好學校、好公司、升遷和加薪等單一價值觀。攤開調查數據,當父母、師長鼓勵…
今周刊 2017/11月 第1091期
日本IT技術大廠NEC的AI人臉辨識技術已應用在英美警局;中國電商龍頭阿里巴巴今年雙十一交易,全數商品推薦皆由AI完成…
今周刊第1090期
一條法案的通過,讓綠電總量五年成長足足兩倍;一家區域電廠的成立,掀起全國自主發電潮;一邊種田、一邊種電,獨門技術吸引美國取經;他們,是製酒師傅、鄉下農夫、魚板店老闆⋯⋯
今周刊第1089期
台灣有多達兩萬名的高風險家庭孩子,長年處於貧窮、暴力、家庭失能的環境,有如生活在廢墟之中,他們得不到老師、親友的關懷,幸運的,還能靠自己的雙手求生存,不幸的,就從此陷入長期的困頓裡。如何給予失家、失學少年一個活下去的機會,台灣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今周刊 2017/11月 第1089期
亞洲兩個大國開啟政治新局面,中國正式進入習近平時代,日本安倍也順利連任首相;不同的是,前者經濟已奔馳30年,後者則失落了30年,這次權力重組是新的轉捩點嗎?
今周刊第1088期
沿著洛杉磯「矽灘」風光明媚的海岸線,上千家新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設立,而矽灘去年創投資金成長速度超越矽谷,位居全美第一,今年更受惠社交軟體商Snapchat風光上市,讓華爾街把追逐的眼光聚焦於此。從十年前的技術荒村,如今化身科技重鎮,矽灘,如何成功的?
今周刊 2017/10月 第1088期
過去五年,東協市場漲幅相對落後全球,卻有一檔基金領先指數,淨值破歷史新高。國內投資人持有金額超過一半的摩根東協基金,如何掌握消費市場脈動,績效勝出?
今周刊 第1087期
人口警報,從沒有這麼嚴重過。如果我們的社會不盡快轉型,而是維持現狀。面對8年後斷崖式的人口負成長,台灣人必須嚴肅地重新面對我們的政策與制度!
今周刊 2017/10月 第1085期
《今周刊》調查發現,沒閒錢、怕賠錢,是讓年輕人對投資卻步的兩大主因。然而,市場上也有許多生力軍,找到正確的修煉路徑,贏在投資起跑點。他們證明,即使是沒有太多資金、太大勇氣的小蝦米,也可以生龍活虎的戰勝股海波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