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已在巷弄戰,做法得不同

商業周刊第1751期
救護車鳴笛聲,是近兩週來最常劃過靜謐的台北街頭、讓人心驚的聲響。五月,台灣從全球防疫模範生變成一座被病毒肆虐的島。從十五日雙北市升高為第三級警戒,到三十日為止,本土病例新增超過六千八百名,是原本的近四十三倍。其中,超過數千名確診者集中於雙北市,讓雙北醫療資源瀕臨崩潰。

家長搶購筆電潮動搖PC生態 微軟、英特爾主宰時代結束

商業周刊第1750期
「我家有兩個小朋友, 我要買兩台筆電!」五月十八日,十一點,台北光華商場才剛開門營業,竟湧現晚上才會有的人潮。這天,不是新遊戲發售日,而是雙北因疫情的第一個停課日; 這群人不是科技宅男,是一群急著幫小孩買筆電的家長。其實同樣場景,從去年四月歐美疫情爆發,就在全球各地輪番上演。

遠距工作真的來了!跟臉書、Google學高效5法則

商業周刊第1749期
台灣確診個案暴增,許多公司開始分組分流上班。別以為,遠距不過是讓員工帶著筆電在家上班。事實上,當同事彼此缺乏了實際面對面的機會,而每個人又必須在家裡面對貓咪、小孩、零食與惰性的拉扯,做法與思考,跟在辦公室工作其實很不一樣。

超市如何靠背景樂 讓你越買越多?

商業周刊第1749期
各位讀者是否想得起來,自己經常光顧的超市、百貨公司、大型商場等地方,它們的BGM(背景音樂)都在播放些什麼呢?或許有些人甚至不記得這些地方有BGM這件事。然而,雖然一般人並沒有花心思去注意賣場裡的聲音,不過業者們為了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在運用聲音這件事上卻下足了工夫。

疫情再起、崩跌狂漲成常態

商業周刊第1748期
台股這一、兩週的走勢比坐雲霄飛車還刺激。五月三日那週先是連續崩跌三天,又連拉兩根大紅棒,收復萬七關卡;但本土疫情再起,五月十一日又重摔六百五十二點。

憂鬱症找上門 其實是因為你太努力!

商業周刊 第1747期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造成人類失能前十名的疾病,第一名即為憂鬱症。但因為汙名化嚴重,許多人多半不願承認自己生病。在台灣,二○一八年已有四十萬人因憂鬱症就診,約占人口數一・七%,數字看似少,實際上卻不包括未就診、誤為失智症的老年憂鬱。

貝佐斯危機中交棒 他怎麼寫最後一封股東信

商業周刊第1746期
全球首富、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今年將由CEO轉為董事會執行主席(Executive Chair)。他是科技業的一流寫手,善於一手用理性數字、一手用感性故事傳遞經營理念,從一九九七年亞馬遜上市以來,每年的致股東信都動見觀瞻。

iPhone獲利分全民 為何能救美國民主?

商業周刊第1746期
機器人和機器做原本由人類負責的工作,這種世界並非只能是高失業率的世界。但它一定是這樣的世界:生產力提升產生的好處,大部分落入新技術和相關機器的擁有者手中,大部分勞工如果不是失業,就是必須忍受低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