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1044期
建商競推符合首購族群的產品,但同質性太高,使得建商又推買房送家電,而現今,則流行送「精裝修」,要讓購屋客一卡皮箱就入住。別以為在預售屋接待中心所看到美輪美奐的裝潢,都只是「參考用」的,未來,它很有可能會成為你真正的「家」。
新新聞1748期
現在房地產交易火熱,而一間房子動輒上千萬元,但大部分購屋族拿到「預售屋買賣契約書」,可能都只是隨手翻一翻,或是信手就收進抽屜中,連看也不看。
商業周刊第1708期
因為疫情嚴重,全世界幾乎都處於混亂危險的情況中,唯獨台灣在亂世之中,仍保有一方淨土。建築偵探李清志長期觀察國內外建築發展,特別提供國內建築旅行的三種奇特路線,讓大家在旅行中,除了傳統景點及吃喝外,也可以開拓新的視野與趣味!
商業周刊第1708期
現在,全台灣討論最熱烈的話題,一是跨越三十年高點的股市,二是買氣爆棚的房市。究竟,房市有多熱?
新新聞1743期
湖景宅身價高漲的現象,全台灣都一個樣。然而,所謂的滯洪池,功能就是容納洪水之用,當滯洪池變成湖,景致幽美的滯洪池公園讓人忘了地勢低窪與易淹水的危險性,民眾反而還捧著更多錢去周邊買房,也算是另類的台灣奇蹟吧!
今周刊第1231期
過去二、三十年,不少房地產業者採用永續建材與節能系統,企圖減輕建築物對地球的衝擊。如今,商業建築也跟進,且不斷提高環保標準,有時更設法解決棘手的公共問題,如當地水汙染的來源。近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也可能加速這股趨勢,大家對深綠建築中常見的內部空間更感興趣。
鬼魅豪宅
三十年後的台灣,大衰敗時代來臨,人口砍半、民生凋蔽,幾近第三世界。曾在政經圈掀起無數風浪的葉國強,避居日本三十年,臨終前向女兒小葉講述當時的星友住宅弊案。在小葉眼中,父親雖然曾居高位,但絕非善類。她決定來台灣,回到已成為貧民窟的星友社區…
新新聞1718期
一般普遍認為SARS期間房市低迷,但實際上當年不少建案接待中心坐滿「戴口罩來買房子的人」。代銷業者表示,當時確實人心惶惶,尤其賣方驚恐、大幅降價求售,房價降到讓買方心癢癢的,反而創造一波搶便宜的買盤。
理財周刊1016期
雖然每年329檔期都被房地產業視為景氣觀察指標的重頭戲,不過在武漢肺炎衝擊下,今年卻不容樂觀看待!主要原因在於今年原預測二.七二%的經濟成長率恐將會因產業鏈、觀光旅遊與消費影響而下修所致。
新新聞1723期
有不少人在等房價因疫情擴大而下跌,興富發總裁鄭欽天直接說:「不可能!」他認為,現在市場資金動能豐沛,利率又超級低,建商的不動產融資利息不重,選擇付利息錢會比大降價更有利,所以不會降價。疫情只是最後一個利空,現在等於利空出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