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 2025/5月 第737期
在接受《財訊》的專訪中,總統賴清德展現了對政策的熟悉度,他侃侃而談,幾乎無須幕僚的提醒。除了對美國關稅及兩岸政策之外,他也對能源、勞動力、健保等議題作出完整論述。
今周刊第1264期
2011年3月11日,強震引發的海嘯,讓福島第一核電廠停擺失控,險些釀成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核災;日本首相甚至擔心科幻小說中的「日本沉沒」,即將成為現實。最壞的劇本雖未發生,但足以讓人反思使用核電的風險與代價,台灣社會也因此出現前所未有的反核意志。
新新聞1617期
福島這片土地,遭到核變事故傷害,泥土、房屋、田園的輻射,經過時間衰減、人工清除,可以用儀器檢測確認安危;但人內心對輻射的懷疑,比土地表面更難以除汙。何況有一些人自願被政治語言擺布、不信國際組織科學數字檢測…
今周刊第1090期
一條法案的通過,讓綠電總量五年成長足足兩倍;一家區域電廠的成立,掀起全國自主發電潮;一邊種田、一邊種電,獨門技術吸引美國取經;他們,是製酒師傅、鄉下農夫、魚板店老闆⋯⋯
看雜誌 2017/9月 第182期
颱風吹斷一座輸電塔,使和平電廠130萬瓩的電無法送達到西部,造成可能限電的危機。這樣大的事件一定要檢討,檢討一定要全面,並提出…
今周刊第1079期
缺電台灣,各自表述。官員說,目前不缺電;但數字卻透露缺電真相。 當我們要求不要缺電、不要空汙、不傷環境、不漲電價,又要產業發展和2025年核電歸零,天然氣、燃煤和綠能供電的五三二配比,憑什麼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