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能源、缺工及健保議題
在接受《財訊》的專訪中,總統賴清德展現了對政策的熟悉度,他侃侃而談,幾乎無須幕僚的提醒。除了對美國關稅及兩岸政策之外,他也對能源、勞動力、健保等議題作出完整論述。 文/丘采薇 就在就職一周年前夕,總統賴清德接受《財訊》團隊專訪,對國人最關心的電力、缺工及健保議題提出說明。提到產業界最關心的能源時,他馬上要現場的人都打開手機查詢,直言台灣供電沒有問題,但缺的是綠電,未來將增加開發地熱、小水力、氫能源等先進能源。 面對勞動力短缺,賴清德也說,這除了有人口問題,也是台灣社會多元化的結果,「醫生過去就只能夠在醫院裡面服務,現在要開業也沒有限制。不想開業,也可以做生物科技產業,一項專業適用的面向已經更廣了。」因此政府會強化外籍移工的居留權取得,以解決缺工問題。至於國民健康問題,他表示「抗癌」將是國家的優先政策。以下為問答摘要:
核電:安全、核廢若解決 社會可接受 問:台灣今年將進入非核家園,也是全球核電商轉七十年,產業界很關心未來能源政策是否會因技術突破而調整? 答:台灣會不會缺電,很多人都在問,我每一次遇到這個問題,都會把手機拿出來,請大家查一下「電力即時資訊」;打這幾個字查一下,都占一○%以上。今天是多少?(幕僚回應:三一.二八%)三一.二八%,這就是我們發一百度的電,在這個當下有三一.二八度電沒有用。用電量是大家都可以立刻查到的,證明穩定供電沒有問題;一直到二○三二年,即使把人工智慧的用電需求估進來,都不會有問題。 但是我們缺的是綠電。因應氣候變遷,歐盟已經有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未來會對一些產品進到歐盟課碳稅;所以我們一定要提供台灣產業綠電,特別是以外銷為導向的企業。
綠電要持續發展,但綠電不是只有太陽能、風力,現在也積極發展地熱、小水力、氫能源等各種先進能源,目的就是要滿足因應氣候變遷的綠電需求。我希望就台灣可能發展地熱的基地,一定要詳細盤查;政府要主動積極排除包括法律、地目及開發會碰到的各種問題,甚至給予業界投資獎勵。

▲因應美國總統川普發起對等關稅政策,總統賴清德與行政院長卓榮泰分頭率政府官員到全國各地進行產業傾聽之旅。取自總統府網站
台電:電價持穩 有效發揮穩定物價 至於核能問題,行政院長卓榮泰已經在立法院公開講過,政府不排除先進的核能。大家可能都知道,微軟公司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在美國已經建了一個核電廠,美國政府還在審查機組,媒體指二○三○年才可能審查完畢,如果這個新式的核能發電安全更有保障,核廢料也會更少,我相信屆時社會的接受度會比較大。還有另一種核融合,由於完全沒有核廢料,社會接受度會更大。
未來我們要不要用核電,要基於三個基礎,包括核安無虞、核廢有解,還有社會對話有成,自然而然可以做。 五月十七日,核三廠第二個機組就要停機了,這是法律的要求;在這種狀況之下,我們要繼續電力建設,達到穩定供電的目標,並逐步供應足夠的綠電,這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
問:行政院日前因應美國關稅政策,提出特別條例及預算共四千一百億元,其中包含撥補台電一千億元,但在野黨稱支持照顧產業的相關預算,對撥補台電仍保留,總統怎麼看? 答:台電之所以目前在經營上有財務負擔,完全是因為COVID-19 期間,政府為了維持物價,要求台電不能夠反映成本。台電接受政府要求,沒有調整電價,也的確達到政府想穩定物價的目標。在疫情期間,各國的物價通膨指數包含日本、韓國、美國、歐盟都是九%多,就只有台灣大概是三%多一點點;我們希望今年能夠控制在二%以下。 換句話說,台電有盡到責任,有發揮功能,我們自然應該要補給台電,而且是用歲計賸餘來補。很可惜,之前特別預算沒過,年度預算又沒過,現在如果再不支持,等於是逼台電不得不反映成本。我希望行政院能夠持續和立法院在野黨溝通。

▲賴清德坦言,台灣供電沒問題,但是缺綠電,未來將積極發展綠電。圖為台泥在台東紅葉的地熱電廠。取自台泥官網
人力:放寬移工居留 緩解勞動缺口 有些人會說,因為不用核電,所以電費才這麼高,但這樣的說法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國家的法令規定,時間到了就要除役。能源的類型、占比,這些未來都可以討論。
但現在要解決問題的是,如何在美國對等關稅之下避免台電調整電費,否則物價進一步上漲對產業經營會很不利。近日產業座談裡,差不多每一場業界都反映希望電費不要再調漲。
問: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長期是人口問題,短期則是缺工問題,這個部分該怎麼樣來面對? 答:的確有很多行業都已經缺工,除了說我們生育率比較低,但是我覺得影響最大的是,有太多選擇。我舉個例子,「像我們醫生,過去就只能夠當醫生,在醫院裡面服務,現在要開業也沒有限制,到哪裡開業都可以。不想開業,現在可以做生物科技產業、投資生物科技產業。也就是說,一項專業適用的面向已經更廣了。」 當社會更多元,有更多選擇的時候,自然而然。各行各業人力會不足。 我在擔任行政院長的時候,就有正視這個問題,提出《新經濟移民法》,讓外籍移工來台灣一段時間之後,如果條件都不錯且具備技術,就可給予繼續留下來的機會。因為能夠留十二年(《就業服務法》規定,外國人受雇基本上限為十二年),就表示這個公司或工廠需要他,他一定具備了某種本事,我們應該給他居留權。另外,有很多東南亞國家學生來台灣念書,應該也要給他們更長的時間在台灣找工作;不必一畢業就要回去,應該給他們融入台灣社會的機會。

▲台灣缺工問題嚴重,賴清德認為,應該讓外籍移工來台一段時間之後,給予留下來的機會。攝影組
人口:鼓勵國人生育 兩大政策並進 問:攸關台灣長期競爭力的人口結構問題,總統怎麼看? 答:人口問題,我在行政院長任內有盤點過,當時蔡總統也認為,少子女化是國安問題。後來發現,新生兒出生率低的原因太多,政府要優先解決兩件事:首先是想生,可是因為經濟的關係不敢生;再來是想生,但因為生理因素沒有辦法生。因為如果沒有意願,是沒辦法強迫的。 所以,針對想生但因經濟原因不敢生的人,我們就提出「零到六歲國家一起養」的政策;若因為生理的關係沒有辦法生,政府則給予人工生殖補助。現在國人普遍感受到這是不錯的政策,目前人工生殖補助的部分,已經有大概兩萬個小孩出生了。當然,鼓勵國人提高生育率的同時,也必須要開放外籍移工,讓他們成為台灣的一分子。

▲今年是健保30周年,但醫護流失情況嚴重,賴清德總統表示,必須開誠布公面對問題。攝影組
問:目前健保的機制下,對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造成滿大壓力,大家都期待你可以改變這樣的現狀,總統有沒有具體的政策會推出? 答:健保制度是台灣非常重要的保險制度,也是一個社會安全制度。我認為健保三十年,有很多正面效果,包括提升國人健康、解決社會問題,也因為健保,家庭不必花費龐大的醫藥費,而有錢給孩子念書、有錢去投資。所以健保制度不是只影響民眾的健康、解決社會不幸的問題,還有其他積極面,包括促進教育和產業發展。不過,還是有一些問題,我們必須要解決。 內外婦兒科醫師找不到人、護理師找不到人,其實醫檢師、藥師等人力也都有一些問題,我們一定要開誠布公來解決。所以我成立了「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這一個平台可以讓醫界與政府、社會各界共同來討論,每年四月二十七日還會舉辦健康台灣全國論壇。
我認為針對十大死因之首的「癌症」,國家一定要優先提出對策。台灣一年大概有五萬多人因癌症不幸過世,我當立委的時候,提案通過《癌症防治法》,
簡單來講,就是推動普篩,因為如果癌症太後期才發現,即使名醫也沒有辦法,所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釜底抽薪之計。 健保:擴大癌症普篩 成立新藥基金 現在衛福部已經針對口腔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及肺癌篩檢,今年又加了一項胃癌;去年篩檢經費預算二十八億元,今年增加四十億元,規模到六十八億元。同時也把免費篩檢年齡往下降,由四十五歲降至三十歲。 特別是危險群一定要來篩檢,例如乳癌,如果母親有、阿嬤也有,民眾年紀到了就應該要去做次世代基因定序,篩檢出來再用精準醫療;此外,我們也成立了一個癌症新藥基金。 現在健保總額規模已經達到九千多億元了,部分原因正是因為不斷使用新藥及新的醫療科技。台灣是一個民主的社會,重視人權,所以可以用的藥物、有效的藥物,健保署或是衛福部都很樂意去討論,然後把它納入健保給付範圍。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即使把AI用電算進來 賴清德:到2032年供電無虞
《財訊》
2025/5月 第737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