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特刊第25期-整理大腦的筆記術
記錄資訊只是筆記的「結果」,過程中啟動的思考與聯想,對於工作者幫助更大。養成動手做筆記的習慣,不只強化記憶,還能增進對資訊的敏感度,讓自己的構思與創造能力更上一層樓。
商業周刊第1675期
吉康食品,是位在台中西屯工業區的一間中小型食品調理包加工廠,不起眼的食品廠,你卻很可能吃過它的產品。因為全台各大KTV如好樂迪、錢櫃的牛肉麵、排骨酥麵等,還有電視購物、超商年菜,都是它的客戶與代工產品。然而,看似滿手大客戶,卻因同等規模的食品調理廠太多,陷入低價競爭…
商業周刊第1687期
疫情帶動的網購商機,意外成為生鮮電商的一場及時雨。「後場阿姨都包到哇哇叫!」電商平台熊媽媽買菜網總經理王率真,描述這陣子生鮮食材包熱賣的景象。過去,生鮮產品占台灣電商銷售比率僅約二%,但在疫情爆發的一、二月期間,熊媽媽訂單較以往成長兩倍至三倍…
天下雜誌第695期
新冠肺炎疫情下,遠端工作成為企業不得不面對的辦公新型態。雖然遠端上班的高度彈性與成效導向特質,深受員工青睞,但面對無法立即與團隊溝通及追蹤的挑戰,管理者準備好了嗎?
貿易雜誌347期
儘管數位轉型已是老生常談,但近來隨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延燒,加快企業推動數位化的步伐,不論為滿足遠距上班導入線上會議工具,或搶攻線上購物商機跨入電子商務領域,抑或製造業為因應人力不足加速推動工業4.0,都是企業進行數位轉型的重要方向。
貿易雜誌347期
2014年接任諾基亞(Nokia)執行長的拉吉夫.蘇里(Rajeev Suri)「勇敢捨棄、專注聚焦」,帶領諾基亞從B2C消費市場龍頭,全面轉向B2B企業市場,從一個幾乎破產的行動裝置製造商,轉型成全球領先的科技與網路基礎建設企業。
能力雜誌2020年5月號
新冠肺炎大幅改變了民眾的生活模式、消費習慣,疫情延燒的迎面重擊,為台灣的內需產業、中小企業們帶來哪些重大影響?除了燃燒資金、苦候轉機外,企業又該留意哪些大眾動向?
哈佛商業評論5月號
威訊執行長漢斯.衛斯柏格,接受《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集團總編輯亞迪.伊格納西斯專訪,暢談新冠肺炎蔓延期間,網路尖峰流量如何變化、資訊安全如何維護、在家如何領導團隊,以及未來人們如何面對病毒,並因應生活的轉變。
天下雜誌第693期
從一家網路書店躍升為全球最大電商,亞馬遜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把「為顧客創造更便利生活」的使命,內化到每位員工身上。為何顧客愈不滿足,亞馬遜反而愈挫愈勇,還愈賺愈多?
Smart智富259期
隨著醫藥科技進步,現代人平均壽命愈來愈長。很多人進行退休規畫時,大多著墨於日常生活費用的累積,忽略醫療費用的重要性。以一般醫療費用及考量可能的長期照顧支出推估,至少總共要準備400萬元∼850萬元左右的醫療基金(醫療+長照),才能面對退休後的第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