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 2023/11月 第699期
美中全面競爭已成定局,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圍堵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擬定3大對策自救。在產業「國進民退」,並大力加持製造業下,龐大的「中國製造」產能正席捲全球市場,帶來產業結構的變化。
《財訊》 2023/11月 第698期
運具電動化趨勢持續翻轉車市,三大國際車展,格外受到重視。尤其是由東京車展變身更名的日本移動展,更揭示了傳統汽車供應鏈,如何集體迎戰全新的產業秩序。
《財訊》 2023/11月 第698期
全球人口高齡化,眼睛也跟著老化,眼疾患者愈來愈多;當年3C 帶動眼球革命商機,如今也導致眼疾年輕化。隨著患者增多,5大眼疾的治療需求亟待填補;國際藥廠整併,台灣眼科生技公司2024 年也將起飛,搶食眼科兆元市場。
《財訊》 2023/9月 第694期
健保查癌友短期住院,卻引發連鎖反應,甚至可能反轉實支實付醫療險當道的保險市場。在高齡化的年代,不僅健保和保險公司要轉型,民眾也該檢視商品是否符合需求。
《財訊》 2023/6月 第688期
日本經濟環境、日圓走勢都有利於日股表現,在台灣,過去不受到特別關愛的日本基金,今年也明顯熱了起來,規模可望持續膨脹。
《財訊》 2023/6月 第688期
《財訊》 2023/6月 第687期
黃仁勳掀起AI應用新狂潮,但鮮為人知的是,輝達自2016年第一台AI超級電腦,到今年最新超大規模AI伺服器,都是出自廣達之手。廣達歷經3次重大轉型,至今在筆電、雲端、AI伺服器領域連中三元,位居第一大地位,堪稱是全球科技業背後最重要的造王者。
《財訊》 2023/6月 第687期
即使政府宣導台灣不會缺電,但在碳焦慮與缺電焦慮的雙重夾擊下,讓展綠、增氣、減煤、非核的能源政策內涵,在「後小英時代」有了調整的可能。
《財訊》 2023/5月 第686期
台股與OTC 指數都站上季線,作多的資金將重回市場,第1 季財報好,股價持續強,或者是利空不跌的明星股,都值得特別注意。尤其是解封後的旅遊股、軍工航太、汽車零組件以及醫材股,可以突破經濟景氣成長有限的問題,下半年業績都將持續成長,成為帶領台股持續反彈的明星股。
《財訊》 2023/5月 第685期
充電樁是新能源車必要設備,美中歐三大市場投資規模超過六千億元,商機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