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第1770期 根據IEA(國際能源署)預測,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年成長率將超過八%,在全球發電總量的占比,將提升至二九%以上,進而讓電網級儲能產業跟著蓬勃發展。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推估,到二○三○年,全球儲能市場產值將從去年的一百八十億美元,提高到一千六百億美元,成長近八倍。
《財訊》642期 作為鴻海轉型的重要一步與跨入第三代半導體的關鍵,買下旺宏六吋廠房,補足造車大夢的重要版圖,透過開放平台聯盟,以及在車用半導體研發的投入,期望顛覆既有電動車生態。
商業周刊第1762期 美國總統拜登八月正式提出超過一兆二千億美元的基礎建設方案,同時宣示二○三○年,美國電動車占汽車銷售量達五成,正式加入了歐盟推動的電動車浪潮。「電動車的快時尚時代來臨了!」
天下雜誌第730期 鴻海買下一座竹科晶圓廠,死對頭比亞迪則打算自建,電動車忙著佈局半導體過時製程,意在特斯拉三年前的「碳化矽」技術創新。關鍵零件值得投資,只是台灣還沒人做得出來。
今周刊第1283期 日本索尼(SONY)在二○二○年美國CES消費性電子展中宣布PS5上市消息,更端出旗下首款電動概念車Vision-S,讓外界揣測索尼想打進電動車市場的意圖……
《經貿透視》雙周刊571期 全球電動巴士產業風起雲湧,創奕能源早於2013年在鋰電池材料研發的基礎上研發生產電動巴士,如今不但是臺灣電動巴士最大供應商,也放眼全球,為臺灣電動巴士產業創造新契機。
《財訊》634期 特斯拉Model 3中國電動車之王的寶座,只坐了一年,就讓給售價只有三萬人民幣的電動車宏光Mini;令人好奇的是,今年特斯拉和中國政府的衝突,會不會重演當年摩托羅拉讓位給山寨機的戲碼?
新新聞1781期 雷軍剛創立小米推出新機,小米公關央請駐北京台媒去採訪發布會,電話裡再三拜託,駐京台媒同業們礙於人情包袱,勉為其難前往採訪,舞台上的雷軍口才不及阿里巴巴馬雲,想模仿蘋果賈伯斯(Steve Jobs )又學得四不像。會後媒體同業拿到小米贈送的手機,轉手就送給友人,甚至有人乾脆丟到垃圾筒。
《經貿透視》雙周刊566期 富士康已與電動車新創公司Fisker簽署合作備忘錄,每年將聯合生產逾25萬輛電動汽車。富士康為推動汽車業務,2021年初提出開放的MIH電動車技術規格平臺,邀請汽車製造商加入,共同建構電動車及自動駕駛汽車軟體、硬體及零組件生態系。
理財周刊1077期 小米集團在2020年承接華為大量流失的市場及不斷推出新產品衝刺市場份額,2020年財報營收年成長19.4%、獲利年成長12.8%。小米也將於十年內斥資一百億美元投資電動車,是因全球生產價廉電動車成趨勢…
文章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