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第1265期
鴻海發展電動車之路深受市場關注,本刊專訪MIH聯盟兩大掌門人的執行長鄭顯聰、軟體平台負責人魏國章,看他們如何讓硬、軟體發展一次到位,走向電動車新未來。
時報周刊No.2250+周刊王No.364
春暖花開,三大求職網1111、104、yes123皆指出,許多公司看好景氣將回升,因此年後的徵才職缺高達七十. 二萬個,遠高於二月的總失業人口數四十四.三萬。然而,想跳槽的人發現轉職困難,企業也苦惱人才難尋, 一切都因為「學用不合」。
遠見雜誌418期
讓我們跟回不去的燃油車說再見,迎接電動車這個未來主要的移動載具。它甚至不只是交通工具,還可望成為名副其實、可四處移動的「行動數據中心」。而實現這一切未來願景的關鍵,正是「充電」這門好生意。
先探投資週刊 2134期
經歷車用晶片大缺貨的慘痛教訓,這回電動車廠積極卡位車用電池,而且相關供應鏈業者低調指出,車廠對於電池技術佈局的深度與廣度遠超過想像,甚至在固態電池到氫能電池的領域,已經看到下一場新革命的開始。
先探投資週刊 2133期
除了毋庸置疑的硬體製造及強大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外,鴻海MIH電動車開放平台的軟實力,更是鴻海跨入電動車製造的利劍,與Fisker簽署協議,不會是最後一家,更是鴻海逆襲國際專業電動代工廠的重要一役。
《財訊》628期
特斯拉第二大法人股東資本集團,去年因特斯拉的漲幅高達七四○%而賺得盆滿缽滿,即使近期特斯拉股價暴跌,但作為長期投資機構,資本集團仍看好其領先同業的商業模式。
商業周刊第1738期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白牌電動車夢,要成真了嗎?二月二十四日晚間,鴻海宣布拿下美國電動車新創Fisker訂單,預計兩年後開始交貨,年出貨量估達二十五萬輛。隔日,鴻海股價飆破半根漲停板。不過,拿下第三批的代工訂單,客戶卻全用爭議方式上市…
數位時代322期
電力,正悄悄讓百年汽車產業遊戲規則重新改寫。全球科技巨擘、傳統車廠、新創競相投入研發電動車,撼動汽車產業版圖。這股狂潮從特斯拉起頭,席捲全世界,安靜已久的汽車創新,從未如同現在一般令人興奮。
數位時代322期
切入電動車品牌需大量資金支持,這不是台灣新創長處,過大的題目也不適合,台灣新創可瞄準細項來做,特別是小類別的軟硬整合。
能力雜誌2021年2月號
2020年12月17日,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年終新聞發佈會上,豐田汽車(Toyota) 社長豐田章男以協會主席的身分,批評各國的「電動車」政策以及日本2035 年禁售燃油車政策。他指出,這些政策將迫使日本企業投入巨額資金,導致數百萬的工作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