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刊 2024/5月 第1236期
台股震盪加劇,AI股仍是市場公認的趨勢,如何從產業特性、法人與券商報告中去蕪存精,嚴選股價淨值比仍處於低檔,股價在屬性相同產業中相對基期偏低,並且…
先探投資週刊 2024/3月 第2292期
受到AI效應持續擴散,外資今年回補台股,帶領加權指數一度衝破兩萬點大關,而同樣具備AI題材,且位階相對同業低的鴻海,獲得市場資金大舉湧進。
《財訊》 2024/1月 第703期
央行升息不僅讓金融股利差擴大、收益增加,就連滿手現金的非金融股也受惠,成為最具有能力配息的族群,這些可攻可守的收息股值得留意。
理財周刊 2023/4月 第1182期
台積電、聯發科與鴻海近期分別舉辦第一季法說會,三大權值股表現將是觀察台股後市的關鍵。現階段可聚焦防禦型標的,轉進高殖利率、低本益比與低股價淨值比的低基期個股,相對安全。
天下雜誌 2023/2月 第767期
印度總理莫迪喊了九年的「印度製造」,終於成真。蘋果一聲令下,未來iPhone將有二五%在印度生產!一條牛與車爭道的公路,牽動著全球電子業供應鏈最新、最大規模的板塊挪移,如火如荼備戰中的鴻海、和碩等台廠,能跟印度一起飛?
先探投資週刊 2023/1月 第2231+2232期
最近幾年,全球科技富豪大舉進軍醫療市場,台灣有很強的電子業、優秀的醫療水平,兩大高智商領域的聰明人匯聚一起,已在智慧醫療領域擦出令人驚豔的火花!
遠見雜誌 2022/12月 第438期
中美爭強,從貿易戰、科技戰,一路打到晶片戰,拜登政府強勢重返「美國製造」,台商繼西進、南向後,供應鏈再次遷徙、萬里長征。《遠見》疫後赴美,見證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的關鍵版圖,已漸次成形。這一波由鴻海領軍的電動車供應鏈大軍,在美洲大陸插旗。《遠見》團隊獨家帶著讀者,開箱鴻海電動車的關鍵拼圖!
商業周刊 2022/12月 第1830期
當台灣市場展開一場中國神車與本土神車的割喉戰之際,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在世界各地奔走兩年多,先是與裕隆合資成立鴻華先進、成立MIH平台,再號召全台業者打群架,這場台灣的造車夢要如何贏?
天下雜誌 2022/11月 第761期
經濟視同國安,供應鏈開啟全新時代。美國製造已是必須,不只台積去做半導體,台達、鴻海也擴廠拚電動車商機。這場東征是機會,卻也是台商的魔王關卡,如何務實拓荒?紡織廠宏遠有沉痛的領悟。
先探投資週刊 2022/10月 第 2219期
鴻海將要複製過往在資通訊產業的成功模式到電動車的整車組裝,除了要打造一條龍的生產鏈,還提出「製造、營運在地化」的模式布局電動車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