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錢 160期
本名王姵文的黑媽,從高中開始就為家人扛債,還莫名背上5,000 萬元的債務⋯⋯就像久病成良醫般,黑媽還債還出了心得,如今不僅出書,還決心要陪伴有債務的人一起解決。
商業周刊第1729期
疫情帶動「宅經濟」,電競電玩是主要受惠產業之一,龍頭任天堂最近更將主力的遊戲機Switch全年度預估銷售量,上調至二千四百萬台,這代表它每一.三秒就能賣出一台。全球遊戲產業百家爭鳴,其實也與任天堂早年犯下不少「美麗的錯誤」有關。
經理人月刊第194期
在美國積極參與越戰的10年間,有近6萬名美軍陣亡,北越則損失超過300萬人。就傷亡人數與戰役來看,美國幾乎贏下所有戰役,傷亡數也比敵軍少,但為什麼最終卻輸掉越戰呢?
新新聞1765期
二○二○年,在疫情衝擊下的美國過得十分艱難,但或許可將其視為一個新的開端,一段更具韌性、更包容和更永續的繁榮期將由此展開。
新新聞1765期
房產專家預期,政府的打炒房政策仍會在二○二一年持續加碼,但在利率偏低及經濟持續復甦等有利因素加持下,短期房價恐怕沒有往下修正的空間。
今周刊第1254期
蘋果電動車問世消息一出,意外成為投資人熱烈追捧的對象,市場也感受到蘋果對特斯拉的威脅。兩天內,蘋果市值大漲四兆元,特斯拉蒸發一.五兆元。蘋果有PK特斯拉的能耐嗎?外界都睜大眼睛看。
今周刊第1254期
2025年政府綠電藍圖中,占比近7成的太陽光電是重中之重。隨著2020年光電進度未達標,接下來的5年必須加速追趕。關鍵時刻,《今周刊》深入直擊台南市郊、彰化蛋鄉、嘉義魚塭等新聞現場,發現要搶救綠電跳票危機,現階段至少有四大困境待解。
理財周刊1062期
華為與蘋果的世紀大比拚,很可能從智慧手機轉戰到電動車。蘋果iPhone手機市場規模頂到天花板,急欲搶救營收成長新動能,而華為失去全球手機舞台,不得不找續命新出路,電動車將繼智慧手機後成為未來科技的新出海口。
遠見雜誌415期
深山中的司馬庫斯,本來是合作共生共榮的原民部落。但因國旅大爆發,竟讓這小村落一日湧入4000名旅客,衝擊原鄉住民,讓觀光變了調,祕境也被糟蹋,旅行意義為何,值得深切反思。
康健雜誌第266期
動手術,靠關係、找名醫,但你是否問過:「誰來替我麻醉?」從醫美、生產、植牙到腸胃鏡檢查,麻醉應用愈來愈廣泛,可是,很少人知道,麻醉藥像毒藥,有效與傷害之間往往只有一線之隔。手術中,外科醫師只管開刀,而你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