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第740期
成功的經營策略在於成本控管,達成預期效益,尤其在疫情期間,企業經營難度大增,要提高韌性,關鍵就藏在財報三表裡面。
商業周刊第1783期
2021年,電動車特斯拉市值超越豐田汽車,成為全球市值第一大車廠。執行長庫克接掌蘋果十週年,市值不只直翻升六倍,到了年底更上探三兆美元。台積電更只花一年時間,就從二十名外衝入全球市值前十大榜單,稱霸亞洲。這些成功的企業,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條件:他們都掌握了「市場力量」。
商業周刊第1784期
今年年終獎金呈現高低兩極化發展,從最高八十個月到最慘零個月,落差之大,史上罕見。奇特的是,有人發很多卻得不到掌聲,也有人發不多卻獲得滿堂彩,怎麼回事?
今周刊第1307期
央行利率處於史上新低,連帶壓低房貸利率,市場上更出現一.三一%歷史低價,但隨著央行總裁楊金龍暗示今年可能升息,房仲業者建議民眾申貸可以考慮三大面向。
今周刊第1307期
資策會執行長卓政宏接任執行長三年,對財團法人改革相當有想法的他,究竟如何帶領四十歲的資策會大象跳舞?
理財周刊1115期
台灣已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依據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2021年六月發布的「人口結構改變下之熟齡世代消費樣態—2020年熟齡族信用卡大數據分析」報告指出,壯世代的消費族群不論是在電商網購、醫療保健、運動休閒娛樂、金融保險,甚至外送平台,其消費能力極具潛力…
商業周刊第1783期
高科技製造業的工廠戒備森嚴,外來電子設備總得經過層層關卡。但,有一款神秘的隨身碟,卻在竹科半導體大廠的無塵室裡隨處可見,且一支還要價新台幣近五萬元。
天下雜誌第740期
我見證過兩次科技大企業改變城市的戲劇過程:惠普、宏碁設廠重慶,以及亞馬遜進駐西雅圖。現在台積前進高雄,若順利的話將是第三次。
新新聞1819期
國內房價持續飆漲,房價所得比逼近歷史高點,中央銀行祭出四次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房價依然持續高漲。前央行副總裁、現任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許嘉棟直言,「 在資金氾濫的情況下,再怎麼打房,效果總是有限。」
商業周刊第1783期
台積電繼美國、日本、高雄之後,又傳出有意在台中設二奈米新廠,英特爾、三星、聯電、格芯(GlobalFoundries)、中芯國際都拚命擴充產能,到底,全球晶圓擴廠潮背後,未來半導體需求真會持續暢旺?尤其七奈米以下的先進製程,需求有這麼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