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煎的身世

《財訊》637期
蚵仔煎不是台灣限定,它很國際!隨著移民者腳步,版圖也隨之擴展,不同地區有不同詮釋蚵仔煎的方式,有的因移居而成「辣妹」,有的疑似因電視劇而變種。蚵仔煎是了解華人跨域小吃的第一步。

娘惹文化 新加坡土生華人的浪漫情懷

《經貿透視》雙周刊571期
新加坡以多種族融合而著稱,華族移民之後代子孫被統稱為「土生華人 」,其中女性稱為娘惹,傳統中華文化融合當地南洋特色,在新加坡形成極具特色的娘惹文化,展現繽紛多彩的浪漫情懷。

防疫再苦,也要好好吃飯

遠見雜誌421期
在嚴峻疫情下,人們被迫宅在家,採買盡量少次多量;歐美研究指出,疫情蔓延前,民眾鮮少親自下廚,但一年後,許多人積極學習烹調技能,衛生機構更推崇人們從源頭烹飪,正視食材原貌。然而,當煮飯成為日常課題時,你我該如何從中獲得更多樂趣?

野性鼻頭角 北海岸海角心樂園

《旅讀》2021年07月號第113期
比鄰基隆、臺北都會區的東北角海岸線,蘊含豐富海洋資源,宛如一座天然的生態教室。從都市塵囂到海天一色,只消短短一小時車程,就能縱享受東北角海岸的無邊湛藍!

人生至味 論粥

《旅讀》2021年07月號第113期
中國人吃粥已有數千年歷史,也是世界獨有的飲食習慣。從稠到稀、清白到甜鹹,萬般翻花的變化各有擁護者。它的自然樸實,增添了其他食物的韻味,也滋潤了身體和心靈。

滌塵舒心 淡蘭古道中路

《財訊》636期
登山運動在台灣的發展,自一九七一年的百岳名單選定後,迄今正好已五十年,山的姿態與面容或許變化不大,但人們對山的認知已開始改變。登山者的眼光不再局限於山頂那一片方寸之地,而是延伸至步道的盡頭。

宅家消滅罐頭尋飽記

鏡週刊第247期
疫情讓大家親手做飯的機會多了, 廚房也因此堆滿不少物資。特別是非理性囤積的罐頭, 雖然耐放,卻也有點不知該拿它怎麼辦。在家上班的日子,決定和各位讀者分享我的食譜, 用輕鬆又簡單的方法,為這些罐頭找到好出路。

北基山海線 疫情後的旅行口袋名單

摩托車雜誌Motorworld【432期】
疫情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就連假日出外騎車的小確性都只能忍痛暫停,編輯部有幸在疫情爆發前拍攝完這次的旅遊企劃,雖然目前建議宅在家防疫,但還是推薦給各位這條愜意的北基山海游路線,從106 縣道銜接台二海岸線,各位可以先存進口袋名單,等待解封後再相約騎車。

香港之南 最後寧靜

明報周刊 第2745期
五月天的晏晝,走在香港仔海濱,海鮮店還未開檔,人們在休憩、緩跑、垂釣。旁邊的避風塘,波光粼粼,吹來暖烘的風,夾雜些微魚腥味。塘內停泊的漁船遊艇、貨輪舢舨隨波漂曳,個別在密集的船隻之間穿梭,找尋狹路,靠岸或離港。兩岸的樓宅大廈,靜默佇立,看着這片怡人景致日出日落。

古厝之島金門行

聯合文學 2021年5月號 (439期)
金門,那是這幅啞鈴似的島嶼圖被稱為「戰地」的年代,整個戰地前線處於全面戒嚴的軍管下,島上的駐軍比世居的縣民還多,一到假日,金城後浦與金湖山外這兩處鬧區都是穿著深綠制服的遊客,噎!不是遊客,是從營區與碉堡鑽出來放風逛閒的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