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訓】肌群解剖X機能分析教練書
心情不好時,你都怎麼做?運動是壞情緒最強大的解藥!除了鍛鍊體魄、增強心理素質,更是找回自信勇氣、迅速連結快樂,以及認識新朋友的社交活動。許多人覺得運動很困難,始終無法跨出第一步,或動不動就半途而廢。但實際上,持續運動所帶來的愉悅感,是人類經歷物競天擇之後產生的本能。
商業周刊第1771期
台灣近視盛行率高,據衛福部二○一七年的統計資料顯示,高中生近視比率高達八五%以上,高度近視更達二五%以上。近視會導致眼軸拉長,嚴重還可能增加其他眼疾的罹患風險。
媽媽寶寶 416期
提到心肌炎,應該會讓許多醫師聞之色變,它的表現變化多端,無法預測何時會發生,會發生在誰身上,且一旦發生很有可能危及生命。往往因此令家長認為醫師「誤診」。
康健雜誌第275期
1999年,《康健雜誌》6月號封面故事是〈水與癌症〉。當時的台灣,農藥和有毒工業排廢污染物滲入土裡、流進水裡,往西出海,幾種特定的癌症,在西部沿海鄉鎮,發生率不約而同的高,一條貫穿這些城鎮的公路,被《康健》稱做「癌症公路」。
新新聞1803期
有鑑於新冠疫情影響國際貿易正常運作逾1 年半,亞太地區越來越多國家正改變「 清零」路線的嚴格限制,採取「 與病毒共存」的抗疫模式, 即使目前該地區正遭受傳播能力高的Delta 變異株肆虐,這麼做將免不了更多民眾遭到感染。
今周刊第1292期
二十五年前,台灣男性平均餘命尚比韓國長,沒想到在二○○五年被超越後就一去不復返,兩者差距愈來愈大。一八年,韓國因四種慢性病而早死的機率只有七.三%,全球最低。過去二十年,韓國人的健康品質突飛猛進,引起國際醫學界注意。
今周刊第1292期
想像一下,活到六十五歲的你,有超過三種以上慢性病、一年平均要看近三十次門診、臨終前不健康的存活年數很可能來到八.五年。這不是憑空杜撰,而是高齡社會台灣,每個人正面臨慢性病隱形風暴威脅的真實處境。
今周刊第1291期
人體可自行產生維生素D,理論上只要充分接觸陽光,身體就能獲得足夠的量。但是你喜歡曬太陽嗎?如果不喜歡,就得小心了。
《經貿透視》雙周刊577期
近年全民健康意識逐漸抬頭,加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發,更加深了大眾對身心健康的重視,而這股趨勢也反映在App 下載量上。App 分析公司Sensor Tower 指出,2020 年4 至6 月全球健康與健身(Health & Fitness)App 下載量年增47%達6.56 億次,刷新Q2 年增幅歷史紀錄。
今周刊第1289期
每逢悶熱夏季,求治濕疹的患者就會增加。濕疹並非單一皮膚疾病,辨證複雜,中醫的處置會從藥物、生活習慣、飲食三方面同步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