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第276期
多年來,我把握各種機會帶大家做感恩的練習,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從早到晚,不斷地在心中重複「謝謝」兩個字。感恩的對象可以先從自己開始,感謝自己為了生存、為了照顧自己和別人所做的努力。甚至,生活中難免有委屈,只要能稍微冷靜下來…
康健雜誌第276期
公司想訴求「一切為你好」,但年輕一輩的同事們覺得很反感,「他們都不知道,我們真的很討厭『一切為你好』這句話。」「一切為你好」怎麼招致年輕人這麼大的反感,難道善意的建議也錯了嗎?
台灣PM 2.5年均濃度,去年是14.1μg/m3(微克/立方公尺),首度達到我國自訂的15μg/m3,但仍比…
康健雜誌第275期
1999年,《康健雜誌》6月號封面故事是〈水與癌症〉。當時的台灣,農藥和有毒工業排廢污染物滲入土裡、流進水裡,往西出海,幾種特定的癌症,在西部沿海鄉鎮,發生率不約而同的高,一條貫穿這些城鎮的公路,被《康健》稱做「癌症公路」。
康健雜誌第273期
年屆60的奧斯卡影后茱莉安. 摩爾(Julianne Moore)擁有令人稱羨的年輕光采。對於年歲增長,她坦然面對;面對疫情,她用做瑜伽來拯救自己;疫情期間的慶生,就是簡單跟家人一起享用晚餐。談到成功的婚姻,她強調:那個人一定要能逗你笑,如果不行的話,就沒戲唱了。
疫情來襲,連最私密的性生活也出現改變,許多人性趣缺缺,抑或是性慾失控、難能化解。荷光性諮商専業訓練中心執行長呂嘉惠以「疫情、性、與愛」為題,教你重啟親密、擁抱美好的性生活…
康健雜誌第272期
有些人抱怨吃素吃不飽、體力維持不久,茹素10年的中醫師郭哲彰認為是吃得不夠均衡。他自曝高中時沉迷武俠小說想練武功,偷偷嘗試吃素、斷食只喝水,結果體力愈來愈差,整天提不起勁想睡覺,誤以為自己不適合吃素。後來學了中醫才理解是吃錯了。
康健雜誌第272期
我什麼時候可以打新冠疫苗?」是近來最火熱話題,除了期待疫苗陸續到貨,政府也擬定擴大接種計劃,有愈來愈多人有機會打到疫苗。不過,接種疫苗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也令人膽怯,例如發燒、疲倦、全身痠痛等。
康健雜誌第272期
為什麼對貓的研究比較少、比較慢?或許因為我們對貓的成見,也或許貓就是不如狗熱情,對飼主說話的反應比較慢,要設計研究比較不容易。歐美國家在疫情嚴重的封城時期,對養貓的需求大幅增加。貓咪這時也能夠扮演好陪伴的角色,讓主人不要陷入孤獨。
康健雜誌第271期
只要有新冠病毒的確診個案,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上就常會聽見「Ct值」。特別是近期本土確診案例暴增,收看直播記者會的人增加,也讓更多人好奇,指揮中心口中的Ct值到底是什麼?為什麼Ct值愈高愈沒有傳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