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第271期
攝取益生菌、維持腸道菌相平衡, 與罹患新冠肺炎的機率及嚴重程度有關。一篇刊登在英國胃腸病學會(BSG)的官方期刊《腸胃(Gut)》的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和未感染者糞便中的菌相明顯不同。
康健雜誌第270期
酒是古今中外最常見的飲品,可以小酌,也可以用於料理,或是製成提神飲料,早已是文化的一部分。唐代詩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更是為酒癲狂,被稱作酒仙、酒聖和醉吟先生。不過,一旦酒精成癮,情趣不再,反而會使生活脫序,進而摧毀你的人生。
康健雜誌第269期
過去有氧運動當道,但隨著醫學進步,傳統被認為易致受傷的「重量訓練」大翻身,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紛紛指出,重量訓練不但重要,而且必要。
康健雜誌第269期
國人愛外食,也常買冷凍食品囤貨在家,但你知道嗎?有些食物吃起來不鹹,卻含大量的鈉鹽,吃多可能超標、讓高血壓惡化。來看看跌破你眼鏡的高鈉食物有哪些?該如何避免超量攝取?
康健雜誌第269期
你對社區神壇的印象是喧嘩鬧事,或幽暗神祕?新北市蘆洲受玄宮卻在網路成了文青新寵,幕後「小編」一手包辦漫畫、Facebook哽圖,連馬克杯都能賣到網友搶問「還有貨嗎?」
康健雜誌第268期
一個人如果多吃補湯或烤炸食品,隔個一、兩天就口乾舌燥、口苦、喉嚨痛,甚至長痘痘、發痔瘡,一般人都會說是上火。這裡面牽涉到自身免疫失衡的問題,在這個時候,人會自然而然地想吃一些所謂涼性食品、飲品來降低「火氣大」的不舒服感…
康健雜誌第268期
對抗新冠肺炎,全球對疫苗寄予厚望,藥物的研發也沒有停下腳步。中央研究院院士翁啟惠率領的研究團隊發現,抗瘧疾藥物美爾奎寧、抗愛滋病藥物奈非那韋、靈芝多醣體RF3、全株薄荷及全株紫蘇的萃取物等5款現有藥物及保健品,具有抑制病毒活性效果。
康健雜誌第267期
從小我們就被灌輸:三餐要定時定量、早餐要吃得像皇帝,甚至有研究指出,不吃早餐會使人發胖。而隨著168間歇性斷食浪潮,早餐論戰再起、出現另一股聲浪:早餐其實沒那麼重要。
康健雜誌第267期
部立桃園醫院近來暴發院內感染事件,並從院內感染到社區,衛福部長陳時中形容這是台灣自去年防疫至今面臨的最大挑戰。
康健雜誌第267期
在疫情拉警報期間,日常生活裡的防疫對策,確實有落實的必要性。美國德州醫學會便整理出30多項日常活動,依照感染風險與程度,分成1∼9等級,級別愈高,感染風險就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