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周刊No.2206
新冠肺炎延燒至今,臺灣有效率的防疫工作獲得舉世好評,而守在國門最前線的桃園機場,在疫情期間配合中央實施的多項防疫措施,也是有效阻絕疫情蔓延的功臣之一。不管是第一線的服務臺工作人員、地勤的行李作業人員,或是兢兢業業的防疫車隊,都是默默的無名英雄。
時報周刊No.2205
連日氣溫飆升,許多人已經忍不住打開冷氣、電風扇,然而,若沒做好環境控管,反而會讓新冠病毒飄得更遠更廣。感染科醫師表示,氣流循環會擴大病毒傳播的威力,造成防疫破口,尤其在密閉空間吹電風扇最「母湯」,可能導致病毒無所不在,吸一口就中鏢!
VOGUE 2020 5月號
我們的世代,正面臨著前所未見的挑戰。面對目前的處境,心裡感到焦慮、疲憊、壓力、易怒、低潮,皆難免,這些都是遇到持續壓力事件的正常反應。這時,能做些什麼?
今周刊第1222期
儘管全球疫情逐漸趨緩,但未來情勢依舊不明朗,許多美國企業也宣布,在家工作的政策再度延長,這或許也將成為未來美國職場環境的新常態。
張老師月刊第508期
當2019年12月30日中國民眾欣喜準備返鄉迎接新年時,一張來自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有關華南海鮮市場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的緊急通知在網路上流傳,隔年一月隨著返鄉春運,大約500萬人在武漢市政府宣布封城前離開,感染肺炎疫情的消息隨即在中國各省及世界各國爆發開來。
商業周刊第1688期
在習近平考察武漢的消息刷屏當日,中國輿論場域也出現另一場刷屏高潮。「發哨人」武漢醫師艾芬受訪的文章一再被刪,網民也迸發勇氣和創意一再轉發,有如一場高度自覺的言論接棒,也刷新中國新聞報導的大眾傳播方式。
今周刊第1215期
沙、俄兩國大打原油價格戰,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供需極度失衡。各國反而開始擔心儲油空間不足,不僅陸地,就連海上油輪都滿載。
《經貿透視》雙周刊543期
在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下,為避免人群聚集而造成疫情擴散,視訊會議、居家辦公等遠距工作,已成為人們工作的新模式,並帶動相關的軟硬體需求增長,未來相關產業的市場規模相當可觀。
新新聞1733期
製藥商正加緊努力生產新冠疫苗,政府也安排資源加快試驗,期望最快今秋開始在美國提供疫苗。但在這麼短的周期內,任何最先進的疫苗都不能保證安全,且新批准的疫苗將如何分配也是問題。
商業周刊第1696期
一場疫情,也正在改寫台灣紡織業的未來,甚至讓大家開始挑戰過去不願意做的新生意。商周採訪全台近十間指標大廠,歸納出他們近四個多月來看見的新趨勢、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