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中共封殺,全體接棒散布武漢醫生艾芬揭疫情隱匿專訪
在習近平考察武漢的消息刷屏當日,中國輿論場域也出現另一場刷屏高潮。「發哨人」武漢醫師艾芬受訪的文章一再被刪,網民也迸發勇氣和創意一再轉發,有如一場高度自覺的言論接棒,也刷新中國新聞報導的大眾傳播方式。
◎林莉瑜
武漢醫生艾芬自稱是「發哨子的人」,並後悔當初未在被約談後繼續吹響哨聲。翻攝自微博
三月十日,習近平抵達武漢考察新型冠狀病毒防疫工作。《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的新媒體《俠客島》指出,習近平此次考察的三個看點是慰問、感謝與部署——慰問一線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及各級幹部;感謝武漢人民;部署湖北和武漢的下一步防疫工作。
全國人民自發掀起的刷屏高潮
習近平抵達武漢當日,武漢十六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所有尚未治癒病人轉院至定點醫院。這場疫情爆發以來的「階段性成果」,標誌著大陸疫情獲得控制,分區分級的復工復產得以逐步推進。像湖北潛江市連續十三日沒有新增確診病例,就可以開始恢復正常生活秩序。
從微博等輿論場域的反應,習近平的武漢行起到了強心劑作用,很多網民都認為看到了戰勝疫情的曙光。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也指出,湖北省除武漢市以外其他地區,三月中旬新增病例可以基本清零,武漢有希望三月底基本清零,到四月底全國其他省市基本可以摘下口罩。而就在習近平考察武漢的消息刷屏當日,另一場全國人民自發接力掀起的刷屏達到高潮。
《人物》在其官方公眾號首發三月刊封面《武漢醫生》的第二篇報導〈發哨子的人〉,文章講述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早在去年十二月三十日拿到不明肺炎病人的病毒檢測報告後,用紅色圈出「SARS冠狀病毒字樣」,並將報告拍給了同為醫生的大學同學。迅速傳遍武漢醫生圈的這份報告,也就是李文亮等八位被警方訓誡的醫生所轉發的那份。
做為「謠言」傳播源頭的艾芬沒有被訓誡,但被醫院紀委約談,並受到前所未有的訓斥。領導指責她做為專業人士「沒有組織紀律造謠生事」。在接受《人物》記者專訪時,艾菲表示:「如果他們當時不那樣訓斥我,心平氣和地問一下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也許局面會好一些。」
多語版本齊出如大型行為藝術
如果早二十天警惕,許多悲劇就不必發生。可惜歷史沒有如果,而這篇以「要有人站出來說真話……這個世界必須要有不同的聲音」艾芬受訪內容收尾的文章很快就被微信平台刪除。
真相揭露的傳播熱度不減,朋友圈出現前所未有的壯觀場面:無數個自媒體公號接力轉發〈發哨子的人〉,原稿一次次不停轉發,再被不停刪除,愈刪愈火爆,接力不間斷。文章一邊被消失,一邊被重發,最後每個人都用起了微信自帶的「筆記功能」去轉發原文的PDF版,密集刷屏像一場集體高度自覺的言論接棒,一次兩次三次……,不斷延續毫不氣餒。
目睹這場民意匯聚為汪洋的線上行動讓人動容,想起了李文亮去世那夜的淚與怒。專欄作家馬立明指出:「轉發是一種共意,是一種決心。」本不是英雄的李文亮和艾芬被逼成英雄,而他們的所作所為又喚起了更多民眾心底的亮光和對最基本價值的確認。虛擬的接力轉發背後,凝聚著無數顆打撈真相的決心,他們會記得那些不該被遺忘的事。
次日,接力轉發的行動更演化為一場線上大型行為藝術,〈發哨子的人〉出現了粵語版、英語版、越南文版,甚至是甲骨文版、表情文字版、二維碼版以及火星文版,百花齊放的各種文字版本前後刷屏長達兩天,一波接一波的全民狂歡,是人們向《人物》雜誌與艾芬醫生表達敬意的方式。
自媒體「果仁小說」指出,〈發哨子的人〉注定在中國新聞史留下印記,它刷新了中國新聞報導的大眾傳播方式——此前從沒有一篇文章會被大家如此無所不用其極地進行轉發。
接過了「哨子」的人們迸發出勇氣與創意,只是在簡體中文世界,任何熱點都難以持久。狂歡過後,民眾新的關注焦點也轉移為對境外輸入病例的憂慮,主流媒體對各種因在海外恐懼感染而專程回國的華人報導也成為新的話題。
李文亮評論區化做「哭牆」
不過更多人會在內心默默記住艾芬和李文亮這樣的名字。李文亮的微博評論區已化做一面網路「哭牆」,近一個月裡,網民不斷前往留言,寫下內心對他的懷念與疫情最新進展,一條條讀下去極其催淚,其中有疫情期間大陸的眾生苦樂,也有很多人默默承諾,未來希望可以有李文亮的勇敢。
在武漢櫻花已經盛開的三月,大陸疫情的整體趨勢愈加樂觀。但民眾同樣無法忘記最初那些悲痛欲絕的日子。發哨人與吹哨人的存在被用各種方式去保存去記憶,因為武漢、湖北和整個中國都不敢忘記。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網民轉發巨浪讓「發哨人」不被遺忘
新新聞
2020/第742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