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408期
整個5月,美國及歐洲都在吵鬧中度過,疫情不再是敵人,而是經濟開放或閉鎖,儘管公共衛生專家言之鑿鑿,太早開放將升高疫情,但是群眾卻不願再悶坐家中,商家也冒險營業,甚至揚言,現在只是早死與晚死之別。
今周刊第1223期
距離英國倫敦約八十公里的小城米凱市,在兩年前引進送貨機器人,如今卻成為封城民眾採買物資的最佳幫手,也算是疫情下另類超前部署的贏家。
經理人月刊第187期
今年(109年)4月21日立法院再通過將紓困特別預算追加1500億元,總計上限2100億元,可望有更多企業及個人受惠。認真研究一下,無論多領鈔票或少付開銷,都不無小補。
今周刊1219期
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活動,零售通路也紛紛推出自救措施,台灣家樂福率先推出總額逾八億元、直接折抵現金的振興消費券,想拉動業績回升,能奏效嗎?
商業周刊第1698期
「注意聽。人只要注意聽,就會聽出端倪。太多先入為主的想法, 會蒙蔽聽的能力。」五月二十五日,台灣連續四十三天無本土新增病例的這一天,中央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這位二○二○年全台灣最受注目的人物,接受商周專訪。
時報周刊No.2206
新冠肺炎延燒至今,臺灣有效率的防疫工作獲得舉世好評,而守在國門最前線的桃園機場,在疫情期間配合中央實施的多項防疫措施,也是有效阻絕疫情蔓延的功臣之一。不管是第一線的服務臺工作人員、地勤的行李作業人員,或是兢兢業業的防疫車隊,都是默默的無名英雄。
今周刊第1216期
新冠肺炎雖多是輕症,但感染力強,且可能出現肺纖維化的後遺症,令許多醫師頭痛。該症類似中醫「肺痿」,多用益氣養陰之方,但請勿隨意尋求網路療方,以免發生憾事。
新新聞1728期
自武漢肺炎開始在台灣傳播以來,各行各業紛紛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他們對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感謝與敬意。許多企業採用實質的回饋來表達他們對醫護人員的敬意,從一年獲利動輒五、六千億元的金融業,到深受疫情重創的餐飲服務業,大夥兒都爭先恐後。
時報周刊No.2205
連日氣溫飆升,許多人已經忍不住打開冷氣、電風扇,然而,若沒做好環境控管,反而會讓新冠病毒飄得更遠更廣。感染科醫師表示,氣流循環會擴大病毒傳播的威力,造成防疫破口,尤其在密閉空間吹電風扇最「母湯」,可能導致病毒無所不在,吸一口就中鏢!
VOGUE 2020 5月號
我們的世代,正面臨著前所未見的挑戰。面對目前的處境,心裡感到焦慮、疲憊、壓力、易怒、低潮,皆難免,這些都是遇到持續壓力事件的正常反應。這時,能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