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 2022/7月 第1332期
六月中,中國無預警禁止台灣石斑魚進口,衝擊養殖業生計,全聯董事長林敏雄第一時間站出來,承諾今年將採購五百公噸國產石斑魚,在全台近一一○○家門市販售。
天下雜誌 2022/7月 第751期
台灣已經連續三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超過3%,飛漲的物價和房價,不僅吃掉中產階級的薪資和購買力,經濟弱勢者更是迅速墜落,面臨殘酷的生存問題。如何讓租屋市場透明化?基本工資該如何制訂?才能讓人民不被通膨和疫情,無情夾殺。
《財訊》 2022/6月 第662期
進軍台灣近六十年的養樂多已成為國民飲料,歷久不衰的原因,除了發揮日方的關鍵技術,做好品質管理外,「養樂多媽媽」銷售模式,也助長業績。
商業周刊 2022/6月 第1806期
以美國聯準會為首的各國央行加速升息,全球股市大跌,加上物價飛漲,在「高通膨」和「股市跌」雙殺下,不少人財富蒸發而縮衣節食,也造就出一批「緊縮難民」。
今周刊 2022/6月 第1331期
聯準會升息三碼,已經讓壽險業淨值瞬間噴發一兆元,如果今年共會升息十一碼,明年利率站上三%以上,壽險業要擬定哪些作戰策略,匍匐前進度過風雨?
能力雜誌 2022/6月 第796期
由於長榮集團兄弟鬩牆之爭,進而引發兄弟兩派運用集團公司交叉持股的關係,再次進行經營權爭奪戰,也引發各方的關注。
能力雜誌 2022/6月 第796期
以疫情作為分界線,企業在疫前、疫中、疫後的不同階段,營運與商業模式要如何快速調整以應變求存?面對這場針對「韌性」的期中考,企業能否順利適應,關鍵就在於是否已蓄積起充足的數位營運韌性……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2022/6月 第190期
雇主苦於找不到人才,人才苦於找不到雇主,似乎是亙久的難題。根據調查,在2020年,在每項職缺平均250位的求職者當中,雇主一般只面試四到六位。大量沒有得到面試機會的人,是怎麼被刪掉的呢?
《財訊》 2022/6月 第661期
二○一八年七月時,以股價三六○元高檔賣出可成的特殊券商,從二一年到今年五月底,已經悄悄買進近百億元,這些南部特殊大戶,可說是對可成不離不棄。
今周刊 2022/6月 第1328期
聯發國際以手搖飲品牌「Sharetea歇腳亭」崛起,為何在手搖飲同業都苦撐的情況下,仍能繳出稅後淨利成長三三%的亮眼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