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2022年12月號
今日的銷售人員績效表現每況愈下,根據調查,能夠達成個人年度目標的比 率已經降低到57%。部分關鍵在於買方採購人員正以更靈活的方式掌握資訊,導致銷售人員很難搶得先機。AI工具可以扮演絕佳的輔助角色,問題是:該怎麼運用?
動腦雜誌 560期/2022.12月號
AI 科技的應用遍布各產業間, 包含行銷、醫療、金融、傳產⋯⋯等等,一窺各領域專家匯集著AI 的力量,為產業掀起什麼樣的波瀾與變化呢?
商業周刊 2022/11月 第1825期
「供應鏈回流美國正在加速。」今年七月彭博新聞網如是說。隨著回流 取代外包成為新趨勢,不僅意味著企業「求穩」優先於「求利」,也代表「再平衡」客戶需求時代的來臨。
今周刊 2022/11月 第1350期
當Meta全力衝刺元宇宙的過程中,一個研發成果意外讓台灣躍上國際版面。由Meta執行長親自示範、美國人也能開口說閩南語的系統,這背後是如何借助台灣的科技人才做到的?
遠見特刊:2023研究所指南 2022/9月 第69期
2020年的全球疫情,讓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成為全球製造供應鏈的焦點。以台積電為首的台灣半導體和高科技業,更被譽為「護國神山」,成為引領台灣站上國際舞台的最重要產業。
數位時代 2022/6月 第337期
AI晶片公司耐能智慧(Kneron,以下簡稱耐能)的投資人名單,絕對是台灣新創史上數一數二豪華的陣容:高通、紅杉資本、中華開發、鴻海、華邦電、台達電、光寶、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以及香港富商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等。
能力雜誌 2022/5月 第795期
回顧2000 年,全球僅12%民眾擁有智慧手機,如今已超過60%;當時Facebook 尙未創立,現在每天有15 億用戶在「刷臉」。消費者無時無刻的行為變化,正讓消費市場經歷一場破壞式創新……
《財訊》 2022/5月 第659期
台塑集團長年重視數據管理,如今成為AI 運算最珍貴的資料庫。挾著這些資產,王文淵在接受本刊獨家專訪時,也特別強調AI 和研發的重要性,未來都將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強大後盾。
數位時代 第334期
到底還要多久,元宇宙(metaverse)才會真正降臨?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發展的方向很一致——現實與虛擬界限愈來愈模糊,讓一切化為可能的技術也不斷演進,包括硬體面的設備,和軟體面的人工智慧(AI)與使用者介面。
商業周刊第1774期
是什麼, 讓威盛把CPU(中央處理器)核心研發團隊,拱手讓給昔日的對手英特爾(In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