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有學習障礙嗎?小學爸媽的煩惱
明明爸媽都已經花這麼多心思陪伴了,為何孩子的學習進步卻依然極為有限,難道是有學習障礙嗎? 文/曾清祥 前陣子,在門診看了好幾個小一、小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感到很煩惱,孩子的國語怎麼教都學不會。一樣的東西再問他,還是忘光光。希望能來門診看看到底是什麼問題? 這樣的情形乍聽之下,第一個想到的答案有可能是學習障礙,但其實學習障礙並不是那麼簡單就能被鑑定的問題。這次,讓我來跟爸媽們聊聊這個話題。
屆學習年齡才顯現問題 學習障礙,包括聽、說、讀、寫、算等,再加上注意力、記憶力缺損跟知動障礙,這是我們教育部訂定的學障類別。而這些問題,大部分在學齡後才會逐漸顯現。再加上鑑定的過程要包含補救教學,也就是有可能孩子只是需要加強教學就能學會,但這需要花上一整年的努力時間。 所以,大部分被鑑定為學習障礙的情況,經常都會是小二以後的事了。這也表示,大部分從事早療工作的人,比較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孩子,因為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在學校輔導系統裡被鑑定的。 教育部的規範裡,除了聽、說、讀、寫、算外,還包含注意力、記憶力,甚至動作的障礙鑑別。這就有可能需要更專業醫療的幫助,因此,我們也會收到學校轉介尋求鑑定的個案。
學習障礙有跡可循 當然,爸媽可能會想問,在學齡前階段,難道就沒有什麼跡象可觀察嗎? 首先, 來看看孩子的發展里程。一般來說,在發展的里程碑上, 有些孩子會發展較慢, 在醫學上稱為「非特定大腦神經缺陷(Neurological Soft Sign,NSS)」,可能合併神經行為功能問題,包括語言溝通、知覺、記憶、情緒、注意力、動作行為障礙等。這些孩子在日後若出現學習障礙的徵兆,再去回述病史,才發現一切都是有跡可循。 除了非大腦神經缺陷外,另外提供幾個臨床上會注意的指標性能力,爸媽也可以特別注意。如果在學齡前,發現孩子在以下這些方面有明顯落後,就應特別留意,因為這可能與學習障礙有關。 例如:詞彙量明顯少、開放性問答能力較弱(為什麼╱怎麼辦)、不會仿說(聽覺記憶差)、仿畫不良(序列性作業╱處理速度╱知動協調可能都有問題)。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這些狀況,爸媽就需要特別小心,該考慮尋求專業協助。
從智力測驗開始評估 而在門診遇到有學習問題的孩子,我們還是要先排除其他的病因,首要排除認知不良的情況,以及情緒行為障礙,如自閉症光譜疾病(ASD)。然後,才看看他是否有專注力的問題,再進行接下來的評估。 在4歲後,最標準的評估首選是智力測驗。為什麼要做這個呢?這裡再讓我們回到前述學習障礙的定義裡,首要必須確認孩子的智力是在正常範圍內,所以,當然要做智力測驗嘍。 此外,智力測驗內容涵蓋了不同的向度,包括溝通╱語言╱言語、知覺推理、數能力、記憶、抽象推理、認知效能。在學障的鑑定中,我們要觀察的是「個人內在能力是否有顯著差異」,也就是說,在智力測驗的分項分數上,是否有某一項的分數是明顯低於平均值的。這樣的情況就有可能是學習障礙。 當然,在臨床上,我們會針對孩子能力低的部分再進行下一步相關性的評估,藉以更清楚地了解其相關性。
智力測驗與能力、成就、評量方式間的差異 至於「內在能力有明顯差異」這件事,也要透過不同的比較,才能找到問題源頭。 我們剛提到的智力測驗,是指能力間的差異,但有時是指「能力與成就間的差異」,也就是智力測驗正常,但學業的表現上有差異。 另外,也有所謂「成就間的差異」,比方說學科間表現的落差,數學很好,但國文明顯落後。還有成就內的差異,如國文閱讀沒問題,但書寫明顯落後。 最後一個要注意的是「不同評量方式的差異」,如選擇題與手寫題成績有明顯落差。你可能會問:除了智力測驗以外的內在能力差異如何辨別?在學習障礙的鑑定裡,會有所謂的標準評估工具,也會同時要求要日常行為觀察。透過各種層面的觀察比較,才能找出除了工具以外看到的異常。
與其焦慮.不如用對方法 在門診遇到這類的家長都是相當焦慮的,我常常跟家長說,學習障礙並不代表無法學習,而是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幫助他們學習。 日後,孩子們仍然有可能取得無限的成就。像是新加坡的李光耀總理,他就是著名的學障聞人!與大家共勉之,讓我們一起面對它,並戰勝它吧。
復健科醫師曾清祥 我是個三寶爸,也是個復健科醫師!有個快到青少年叛逆期的大兒子,也有兩個年幼無知的幼兒園小兒子和女兒,每天面對不同的敎養方式和層出不窮的問題,扮演著不同的生活角色。想要知道我們吵吵鬧鬧的生活故事嗎?讓我慢慢來告訴你。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我的孩子有學習障礙嗎?
媽媽寶寶
2024/3月 第445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