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 2025/6月 第825期
何宛怡教解剖學三十六年,技術被學生稱為「神一般的存在」;自行拍攝的解剖影片,國內外學生都來學習,成就台灣醫療專業的基石。
商業周刊 2025/6月 第1961期
華為正成為中國突破美國科技封鎖、實現科技自主的代名詞。華為是怎麼辦到的?為何能成為黃仁勳口中「中國最可畏的科技公司」?我們需要先了解華為的本質:它不是為了賺錢而存在,而是為了勝過美國。
今周刊 2025/6月 第1486期
繼谷歌、微軟之後,亞馬遜也正式宣布落地台灣,雲端服務龍頭將如何拓展業務,又能否如願將軟體思惟與台灣擅長的硬體製造有效整合?
天下雜誌 2025/6月 第825期
30多年來,「寶哥」是每場演唱會、電影首映背後最不起眼的身影,像無聲運轉的齒輪,撐起無數星光閃耀的時刻,照顧明星與所有人。
商業周刊 2025/6月 第1961期
對沖投資的核心是,透過相反或相關性低的投資來抵消風險,不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六月初,韓國總統李在明的當選,再度證明,亞洲國家正大量展開對沖國際政治的布局。
今周刊 2025/6月 第1486期
疫情後,台灣的餐飲業面臨嚴峻缺工挑戰,擴大徵人之外,政府定調「留才」為業者首要任務。擁有多品牌的「乾杯」餐飲集團,積極落實培訓、改善待遇與升遷管道,獲得人才市場青睞。
天下雜誌 2025/6月 第825期
在亞洲,談「職人精神」的第一人選是日本經濟大學特聘教授後藤俊夫。但其實,他研究的主題是「長壽企業」。
科學月刊 2025/6月 第666期
5G飆網、衛星通訊、自駕車安全……這些「現在進行式」的科技都有個看不見又摸不著的幕後英雄──毫米波!聽起來有點距離,其實這項技術也悄悄地滲透到智慧型手機和無人駕駛等裝置中。
張老師月刊 2025/6月 第570期
在過去的研究中發現,憂鬱症患者除了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與專業醫生、諮商心理師外,親人的陪伴與支持可能成為個案能夠走出憂鬱、解開內心結的關鍵因素。
全球中央 2025/6月 第198期
洛杉磯港是全美最繁忙的港口⋯⋯加州聯邦眾議員賈西亞說,這不是一天的事,幾個月後就可見真章。這會掀起經濟連鎖效應,每個進港的空置貨櫃代表更少工作機會、倉儲與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