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提供︱今周刊
高志綱的棒球生涯,已創下太多難忘場景
2003亞錦賽一支再見安打,助中華隊抗韓成功;
2024世界棒球12強賽,改以教練身分在東京巨蛋擺脫2013年一分之憾;
2025年WBCQ經典賽資格賽面對巨大壓力,終挺進正賽。
一句「又是高志綱」是台灣棒球史的經典名言,也是球迷對他的共同回憶。
同樣也是他。甫進入職棒五年,有三年阻殺率未達三成;2008年高志綱守備和打擊陷入嚴重低潮,丟失了明星賽捕手的位置。14年球員寒暑、出賽1101場,他從不放棄,數十年如一日地自我磨練。
出書,是寫給台灣捕手後進的禮物
翻開高志綱的《綱綱好的堅持》,並非熱血回憶錄,更像是一本《沉思錄》,記載這位善於思考的教練他的所思、所想。
「我只是個Nobody,不覺得我的故事可以激勵人。」他說。起初面對出版社出書邀約,高志綱意願並不高。市面已有不少球員的書,自己過去的採訪經歷再集結成書也沒有什麼意義。然而出版社卻告訴他,市面上有強打者、強投選手的故事,可還沒有一本以捕手視角出發的書。就是這句話,鬆動了高志綱原本的框架。他想寫一本書給正在摸索的捕手、球員們。
捕手是場上唯一可以同時看見所有隊友的角色。受到的關注最少,卻要默默串起教練團、投手之間的溝通。不僅要布署指揮、引導配球,還要接球上百次,再再考驗球員的專注力。

運動,練技藝、亦在練心
高志綱之所以擁有高度專注力,在於他懂得凝聚強大的心智能量。每位選手都是歷經千錘百鍊,才得以同台競技。但面對快如閃電的交鋒,該如何脫穎而出、擁有穩定的表現力?
大學時接觸運動心理學,讓高志綱在球場的壓力洪流中,有了安定其中的解方。《綱綱好的堅持》提到,高志綱在休息室,會用毛巾蓋住頭,進行冥想。準備上陣前,他習慣拿球棒敲打本壘板、踩踩打擊區的紅土,透過儀式感釋放心理負擔。
球是圓的。就算自己已盡人事,但遭遇隊友失誤等不可控因素,他強調我們更應該專注在當下可控制的事。學習控制情緒和壓力,才能避免不安的情緒擴散,在不順遂的環境下發揮平日累積的實力。
每名教練都有不同風格,而論起高志綱的風格,倒有點武俠心法傳承的味道,《綱綱好的堅持》敘事上少了熱血沸騰的英雄事蹟,卻有娓媚道來每段經歷啟發的真誠。正因如此,無論菜鳥還是職業球員,都能在他的文字裡照見自我身影、獲得靈感。

閱讀,得以學習經驗、換位思考
高志綱善於教授,也善於學習,閒暇時喜歡到圖書館看書。「透過閱讀經驗,讓我自己有了學習的機會。進而讓我在現在的位置,把一些責任做好。我覺得這對我來說非常有幫助。」特別是他擔任教練之後,會特意取法國內外教練的經驗。例如美國UCLA傳奇總教練約翰・伍登(John Wooden)的《團隊,從傳球開始》啟發他建構團隊精神;率領日本隊在202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獲得總冠軍的栗山英樹用以自省的《栗山筆記》,都成為他帶隊的精神養分。
而本次Hami書城特地於423閱讀日當日開放全民閱讀高志綱的《綱綱好的堅持》,也期待透過閱讀,讓讀者感受這位護國神捕的智慧傳承。

持續挺進,我們是Team Taiwan!
2024年,台灣奪下12強冠軍、取得2026年經典賽資格,舉國振奮。高志綱依舊沉靜,只因他知道——球場上沒有永遠的贏家。球員不該因為一場勝利而自滿,唯有持續地進步,才能迎接未來更高的挑戰。
身為一名教練,他期盼這些事件帶來的不只是一時榮耀,而是整個運動環境的長遠扎根。盼望有越來越多孩子願意接觸棒球,就算未來當不成選手,也可以成為防護員、管理人員,或是參與運動賽事的觀眾。回首15年前,那時哪能想像大合約、自由球員轉隊這類光景。而如今,這些正在發生,「這也證明台灣的職棒環境越來越好。」他由衷期盼有越來越多人投入、支持,才能真正壯大這個產業。
只是轉換角色,我從不曾離開
2019年高志綱從球員引退轉任教練,當時並沒有盛大的引退儀式,便已忙於二軍總教練事務。從捕手的蹲姿、教練席上的沉思,再到書寫成為作家高志綱。從他的人生裡,我們看到什麼叫做「在自己的位置上,好好堅持。」高志綱用他的身影,教導什麼叫做專注投入。
訪問結束,高志綱與出版社人員準備搭乘電梯。熱情的球迷追來,朝他喊道「教練,謝謝你對台灣職棒的貢獻!」那一刻,沉靜、穩重的他臉上浮現出一絲微笑。因為那些傾心投入、堅守崗位終有知音看見,適迎423閱讀日,邀請你來閱讀高志綱《綱綱好的堅持》。願你我都能愛其所擇,堅持投入,作自己的台灣英雄!
了解更多:Hami書城2025 世界閱讀日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