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妍談創作與《綠之歌》:給自己的一份餽贈


▲臺灣路地裏散步:降雨率50% / Photoshop / 2020


曾於233期《永不結束的愉快假期》受dPi專訪的台灣插畫暨漫畫家,對於台灣在地人文風景有深刻的詮釋;高妍擅長以俐落線條、柔美的色彩營造出細膩而詩意的日常縮影,喜歡攝影,熱愛小說、音樂、電影的她,每每在其作品中夾藏令人會心一笑的彩蛋。

著有長篇漫畫《綠之歌》,並於2019年受村上春樹之邀,為其作《棄貓》繪製封面與內頁插畫,以令人緬懷舊事的溫暖畫面擄獲海內外讀者的心。


▲「我畫畫的原因是想說故事,畫畫只是一種手段,之所以畫《綠之歌》或其他創作,單純是因為我有一個想要訴說的故事。」-臺灣路地裏散步:臺南 / Photoshop / 2021


Q 我們相信藝術家的工作空間對創作者有相當大的影響,請與我們分享在台灣的工作室與近日創作的靈感; 請談談《綠之歌》頁69: 「音樂是種情緒的反饋, 狀態不好時,不論再怎麼棒的音樂,都無法產生共鳴。」

A 我喜歡一個人在房間創作,不太喜歡被人干擾,缺點是很容易廢寢忘食。去年年底搬回老家住⸺雖說被家人叫吃飯會覺得煩,但其實這樣比較能夠適度放鬆。目前並沒有專門的工作室,就在我自己的房間創作,不過近期我正在準備移居日本。 人到一定年紀好像就不太會再 一直聽新歌,我一直很喜歡日本的獨立樂團與創作歌手Kaneko Ayano(カネコアヤノ),覺得她面對創作的方式與態度和我不謀而合,非常有趣。


▲《綠之歌 – 收集群風 – 上》 / 2022 / 臉譜出版©Gao Yan 2022 / KADOKAWA CORPORATION


關於《綠之歌》頁69的橋段:聽音樂本來就有很多形式。聽專輯是一種形式,聽串流是一種形式,聽現場演出又是另一種形式。假使今天聽一場交響樂,你可能對其中的演出者有興趣,慕名而來,聽現場可能和聽專輯有所落差,或者感動,或者失落,都是無法被複製的獨特體驗。有時個人的狀態無法承載太多的情緒,可能就不是那麼適合聽現場表演。


▲臺灣路地裏散步: 8°C / Photoshop / 2021


Q 「觀看的豐富與細膩程度是創作者的一項絕技」,高妍作品中充滿了有溫度的細節,從窗花、春聯,到標語、路邊的地址、架上的書籍,無處不是彩蛋,請問高妍是如何培養這項能力?創作時會參考照片?

A 約莫五年前很多人提倡台灣文創,常常都把台灣的歷史與本土特色劃上等號。例如藍白拖、紅白塑膠袋等形象,當然它們是台灣文化的一環,但並不是台灣文創的全部。很多台灣漫畫過度講求「教育意義」,而成為實質上的「教科書」,這些書籍並不是熱愛漫畫的讀者想要閱讀的故事,我也不想要畫這樣的漫畫。我想要畫很生活化,好像自家樓下巷口,隨處可見、每天都可能經過的點點滴滴,我認為都是能夠代表我們國家的重要文化意象。我只是如實紀錄、呈現生活的樣貌⸺讓我很意外的是,很多人覺得我的作品很生活化,卻能夠感受到這些日常切片的美感。

有些形象太過於商業化之後,反而顯得俗氣,以《綠之歌》為例,可能包含了很多關於台灣與日本音樂的背景知識,但並不是以「紀年史」的方式條列頗析音樂發展, 比較符合漫畫讀者的需求。

關於創作時的取材,我高中確實參加過風景寫生隊,但是由於我現在以數位繪圖為主, 實在不太可能以「寫生」的方式創作。我會先畫分鏡,規劃好路線後,再實地走訪,大概依照畫面安排中需要的角度,依照故事中的近景、遠景、格框大小去拍攝,回去後會再整理照片並著手繪製。 閱讀完整內容
dpi設計插畫誌 10月號/2022第259期

本文摘錄自‎

高妍談創作與《綠之歌》:給自己的一份餽贈

dpi設計插畫誌

10月號/2022第2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