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侵蝕消化道
易引發病變 不可忽視
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食道癌連續三年上榜,高風險族群包括抽菸、喝酒或嚼檳榔的中高齡男性,此外,胃食道逆流容易造成食道黏膜受損、發炎或產生潰瘍,也是導致食道腺癌(註二)病變的成因之一。
食道長約二十二到二十六公分,是食物入口後第一個會經過的消化道,上面有黏膜做為保護,上下兩端各有括約肌,分別可阻隔空氣和防止胃內容物回流。談到胃食道逆流,顧名思義就是胃裡的食物、消化液等回流到食道甚或口腔裡。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陳建華提到,部分成因是由於位於食道末段、連接胃部的下食道括約肌不正常鬆弛所致,倘若胃內容物長期逆流進入食道,很容易造成腐蝕性的傷害,長期下來,食道為了抗酸,也很容易形成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 BE,一種食道的癌前病變,患者的食道因慢性發炎,進而使食道下端產生不正常的柱狀細胞)或食道腺癌。
陳建華表示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很多,卻經常被忽略,他提醒如果有胃食道逆流的情形,並經常感到胸口灼熱、火燒心、咽喉灼熱,甚或產生非心因性胸痛、久咳不癒、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等症狀,最好多加留意,到醫院做個詳細的檢查。
掌握五項要點 保護食道
夜間症狀更危險 需及早檢查
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研究團隊也提醒,胃食道逆流堪稱是一種文明病,由於國人的飲食愈來愈西化,加上工時長、工作壓力大、久坐又少運動,肥胖和代謝症候群的機率隨之增高,因此在胃腸科門診中,受胃食道逆流困擾的病人愈來愈多。像是抽菸、喝酒、腹部肥胖、老化和藥物等因素,都可能會加劇下括約肌鬆弛,若胃部排空的時間較長,又或是菸酒過多、愛吃刺激性食物,以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種種因素加總起來,就會提高胃食道逆流發生的機率。(註三)
若想避免胃食道逆流上身,最根本還是要從日常生活做起,下列五項要點讀者可以多加留意:
•控制體重:BMI大於二十四的人,有胃食道逆流現象者為一般人的二倍。
•戒菸:吸菸的人,罹患胃食道逆流的機率,會比沒吸菸的人高出四成。
•勿暴飲暴食,少吃刺激性食物:平日飲食不要吃太多、太飽或太快,也不要吃得太油、太甜、太燙或太辣,攝取酒精、咖啡和茶要適度,不然容易刺激胃酸增多、引發胃酸逆流。
•多運動,舒解壓力:運動不但有助減重,也能幫助舒壓,尤其餐後不妨散個步,可幫助消化,順便舒緩壓力。
•枕頭墊高:飯後不宜立刻平躺,若已有輕微胃食道逆流症狀者,枕頭可以稍微墊高,以降低夜間產生胃酸逆流的可能。
陳建華進一步提醒,若火燒心或胃酸逆流的症狀出現在夜間,相較於發生在白天,罹食道腺癌機率大約會提高十倍以上。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應該到醫院做內視鏡檢查,確診病因,並透過調整生活作息,配合醫生的診治,尤其現在已經有新一代的長效PPI藥物,可控制症狀達二十四小時,而且也有健保給付,千萬不要延誤治療,唯有及早治療胃食道逆流,才不會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閱讀更多
註一:〈淺談胃食道逆流疾病及其治療〉,《高雄醫師會誌 JOURNAL OF KAOHSIUNG MEDICAL ASSOCIATION》, 2012; vol.20, No.4。
註二:食道腺癌和鱗狀細胞癌,是食道癌中較為常見的兩種類型。
註三:〈胃食道逆流症:胃腸科最常見的文明病〉,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曾屏輝、陳建全、李宜家,http://epaper.ntuh.gov.tw/health/201512/special_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