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AI製片成為主流浪潮,生成影片門檻大幅降低。只要準備一段prompt(提示詞),你便能成為導演,召喚一隊雲端拍攝團隊、演員,鏡頭與節奏立即就位。然而想拍出令人驚嘆、值得收藏與轉發的片段,單憑靈感並不足夠,仍然需要方法與章法,才能穩定輸出可剪接、可複製成功模板。 這篇教學由零開始,帶你把靈感拆成可執行欄位:主體、地點、時間、動作、鏡頭、光線、情緒、色調。你會學懂節拍控制,從零開始,由小白變成高手。
Sora 2 使用方法 在安裝後第一次執行時,你需要拍下自己的樣子然後讀出3組數字(用英語),過了就可自由創作影片。用法簡單,按畫面下方(+)按鈕後,輸入提示詞文字便可,在此畫面也可上載圖片。
教學 1|一段 Prompt 由哪些關鍵欄位組成 為何先學欄位拆解。因為 Sora 2 接收文字後,會把語句映射成可執行參數。若一開始就把「主體|地點|時間|動作|鏡頭|光線|情緒|色調」拆開寫,生成會更穩、更可重複。此步驟相當於拍攝前之「場面調度清單」,可避免腦補、減少隨機,後續微調只需改一欄位,迭代成本大減。長遠看,此做法方便團隊協作、審稿溝通與風格庫沉澱,亦能把靈感轉成可落地之規格,而非一次性靈光。
先定欄位,再寫句子,生成更穩。基礎欄位如下 主體|地點|時間|動作|鏡頭|光線|情緒|色調 可直接貼用示例 「主體:穿灰色連帽外套 的 青少年;地點:港鐵月台;時間:清晨;動作:看手錶後快步上車;鏡頭:肩後中景,視角跟拍;光線:冷白車站燈,對比中等;情緒:輕微緊張;色調:鐵藍。」
教學 2|具體描述場景 為何要把白描轉成「可拍」語言。因為抽象形容詞無法直接落鏡頭,Sora 2 只會用模型先驗去補空缺,結果常常跑偏。把畫面拆成可見元素,如「背景材質、空氣感、留白區、字幕位」,等於先安裝鏡頭位與布景。此技巧令成片從一開始就貼近分鏡需求,後續補光、換鏡、改動作都不會牽一髮動全身,對短秒數高控性片段尤其關鍵。 示例 A 「海邊步道 有 早跑人潮,主體 為 著螢光跑鞋 的 女跑者。遠景 開場,海面起霧,路邊反光濕地。音場 僅風聲與鞋底踏地聲。」
示例 B 「小書店 內部,木層架密集,主體 為 店主在高腳梯上整架。廣角定機,畫面左側留空,預留字幕區。」
教學 3|動作節拍控制:一次一件事,4 秒一小段 為何強調節拍。Sora 2 擅長執行單一清晰動作,複合指令容易互搶權重。把動作切成「每段4 秒、每段一行為」,可用明確秒點控制節奏與鏡間銜接。此法帶來三項好處:一是成功率上升;二是剪接更順,利於卡點與音效;三是重拍成本低,只需替換失敗段落即可。拍產品細節、手部操作、情緒反應,此模組價值最大。 示例序列 「第 0–2 秒:男學生 拉開課室窗簾 第 2–4 秒:風把海報吹起,鏡頭微推近 海報角 第4–6 秒:學生回頭看鏡頭,露出驚喜表情」
單動作版本 「咖啡滴漏器 滴速由慢轉快,鏡頭只拍濾杯下緣,時長 4 秒。」
教學 4|鏡頭語言=敘事視角 為何鏡頭等於觀點。同一主體,用不同角度、鏡高、距離與焦距,情緒會截然不同。俯拍帶壓迫、仰拍帶崇高、側拍帶旁觀感,長焦壓縮空間、廣角強化臨場。先在 Prompt 內鎖定鏡頭語言,可把「誰在看、從哪看、看多久」說清楚,觀眾會更快進入情境,分鏡轉場亦更有邏輯。此模組可直接提升敘事密度與專業感。 角度示例 「俯拍 45 度 拍 攤位結帳台,零錢盤與收據佔畫面下三分之一。」
「低機位 從單車輪輻穿過,遠方跑者逐步向鏡頭接近。」 焦距示例 「24 mm 廣角,展示狹長走廊 的 透視感」 「85 mm 中長焦,淺景深,主體 與 背景霓虹 分離」
教學 5|光型與色溫:先定情緒再選光 為何先想情緒再定光。光線決定材質、立體感與觀感溫度,等同第一情緒按鈕。若先說「想要沉靜」或「想要歡愉」,再選「軟硬光、光向、對比、色溫」,Sora 2 就能給出更一致之畫面語言。此步驟亦方便做 A/B 版:同一分鏡只換光型與色溫,即可快速比較氛圍取向,找出最適合之品牌調性或場景情緒。 五種可複用光型 「北向窗 自然漫射,低對比,色溫 5500 K。」 「單一頂燈 形成硬陰影,對比高,色溫4000 K。」
「黃昏逆光,邊緣光 勾主體輪廓。」 「月光冷色,窗框投影 清晰。」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從零開始玩AI製片 Sora 2讓你秒速成專業導演
iPhone, iPad 玩樂誌
2025/10月 第264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