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竺芯,最水的台灣查某囝Suí Siri

photographer Manbo Key stylist Raf Lin editor and text Nicole Lee


▲抽皺薄紗禮裙
汪芷伃JHIH YU WANG

今年金曲獎的最大驚喜,非李竺芯莫屬。她以專輯《Suí 水》一舉入圍6項大獎,最終拿下「最佳台語女歌手獎」、「最佳台語專輯獎」以及「年度專輯獎」,話題瞬間延燒。這個來自台南的女生,到底是什麼來頭?為什麼想唱台語歌?又是怎麼把台語唱得這麼時髦愜意?

訪問李竺芯,無疑會被她自由的靈魂感染。她身上有一種獨特的美,是關於由內而外的強大氣場,是關於怡然自得的態度,也是一種知道自己根源的特質。她拍攝時堅持穿台灣設計師的服裝;爆紅之後邀約不斷,但她婉拒商演,把時間留給自己有興趣的活動,像是參與在地音樂節和為台灣農產品站台。

在今年金曲典禮上的得獎感言,她笑著自稱「台南肖查某」,一句話圈粉無數。她不只個人魅力強大,獨特的唱功和腔調更是把台語歌唱成了法國香頌和日本演歌。她的創作證明了音樂沒有國界,語言也無需侷限。而這張概念極強、音樂性濃厚的專輯,其實發想自李竺芯2023年參加的一檔選秀節目《音樂主理人》,最後一集的比賽主題是,如果你有一個廠牌,會叫什麼名字、中心主旨是什麼?她給自己的廠牌取名「水」:「順著水流,你也可以成為主流」。

因為這檔節目,她與《Suí水》的製作人鍾興民密切合作,開始去找自己的音樂跟大眾間的共鳴。「大概是在《音樂主理人》結束後的半年左右,有一天我突然感覺到完全自由的自己,血液都在奔騰,同時我也感受到台灣女性的集體意識,彷彿是傳統代代傳下來的力量。那一刻我確定要寫一張專輯,關於『女性自我探索的身心靈冒險過程。』」

這些關於女性覺醒的音樂創作都是李竺芯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她有意識知道自己是女生的時候,這也是一段成長和覺察的旅途。很多人說李竺芯是爆紅,但這顯然不正確,因為她早就準備好了,只是在等待對的時機。

11歲開始學唱歌

1989年出生的李竺芯從小就喜歡唱歌,翻開舊相簿,她3歲時就有手拿著麥克風唱歌的照片,有時候在阿嬤的桌子上,有時候在KTV。當時的她因為太喜歡表演,參加了台南地方電視台的歌唱比賽,然後遇到啟蒙老師陳鴻的太太。師母看到她的潛力,直接跟她說:「不要比賽了,來跟老師學唱歌。」

小小的李竺芯一個禮拜找老師唱歌一次,一次兩小時,國小的時候已經直接進錄音室唱。「陳鴻老師很嚴格,他是日本教育體系出身,我一個字唱二十幾次才會過,小時候就是這樣訓練的。」即便訓練辛苦,音樂一直是她想做的事,甚至在國小的時候,她就用注音和簡譜寫了一首〈流浪狗之歌〉。

去花蓮學習過生活

在《Suí水》之前,李竺芯發過一張華語專輯《和昨日說再見》,也簽過幾張無疾而終的合約。她曾經給過自己一個目標:25歲一定要大紅大紫,一直努力的她,卻彷彿永遠達不到目標。大學畢業兩年後,因為身體出了狀況,她決定拿著之前參賽的獎金去花蓮休息半年,沒想到就這樣住了下來。她做過一堆跟音樂完全不相干的事——跳水、爬山、烘咖啡豆,在花蓮賣過名產,也當過有機保養品店的門市店員,做著各式各樣的工作,一晃眼,就在花蓮待了10年。

「我本來在台南是city girl,不敢赤腳踩土地。到了花蓮,才真正學會親近自然。加上我的室友是阿美族人,他們看世界的角度完全不同,很迷人。」去花蓮是過生活,也同時在找自己,這10年間,李竺芯發現自己骨子裡有個自由不羈的靈魂。台南是個雖然熱情但禮教嚴謹的社會,有自己的傳統、潛規則和眉角,這一套在台南生活的個性,去到花蓮不受用,她感覺自己被全部打掉重組。

「花蓮給了我很多空間,我開始跟大自然學習到美醜是沒有定論的,這棵樹不會去說那朵花該怎麼長,但它們必須並存,全部的物種都保有自己的樣子,大自然才會是美麗和諧的。這個其實可以連通到音樂和自我探索。」

溫柔的驕傲,思想的堅強

她國中的時候就時常在報紙、書籍文章中找「女人不壞男人不愛」這種兩性文章,原因是國高中時沒有男生喜歡她。她當時覺得算了,沒有男生喜歡,就要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到大學的時候,她讓自己變得非常陽剛,不一定是外表,而是更深層的——搬家自己一個人搬,去學散打和自由搏擊。那個時候也剛好是她在音樂上的低潮,也是為了堅定自己的心智,才去做了這些事。

「我還記得散打教練跟我說:『竺芯,你不要這麼獨立,你這樣沒有男生會喜歡。』我經歷過外界各種的建議,告訴你要怎麼做別人才會喜歡你,告訴你女生應該要是怎樣的,我聽著這些話,懵懵懂懂走過來,最後好像理解了一些什麼。」


沒有人想到這些挫敗,這些不自信,這些關於一個女人被愛與否的糾結,最後淬鍊成〈台灣查某囝〉,這首詞是這樣寫的:「有時陣替別人加想一點仔/有時陣慣勢共家己放咧後壁/但是毋通袂記得台灣的查某囝/溫柔的驕傲思想的堅強。(有時候替別人多想一點點/有時候習慣把自己放在後面/但是不要忘記台灣的女兒/溫柔的驕傲思想的堅強。)」

即便自己經歷了這樣的的心路歷程,她依舊很難理解媽媽的心情。「我問過我媽:『你這一輩子有沒有願望,是沒有實現但很想實現的?』她說:『沒有耶,我只希望你們都健康平安。』我有點生氣的回她:『你自己都沒有嗎?像是當歌星之類的?』她攤了攤手,跟我說真的沒有。」

李竺芯說:「我本來有點生氣,覺得媽媽都沒有為自己而活,但後來我漸漸發現,原來我也有那種為心愛的人做飯會很開心的個性。我沒有接納自己的這個部分,才一直覺得媽媽們沒有為自己著想。但當我接受了自己的全部,我發現真正的女性主義與女性無關,它與人有關,完全的接納自己,才是真正的女性主義。」

講女性也講慾望

李竺芯的歌,特別之處不只在唱腔,更在主題。她說:「我做這張專輯時有想到國際聽感,希望外國人聽會覺得好聽,能跟其他國外歌曲放在同一個清單,不會覺得突兀。」《Suí水》談女性、身體與慾望,這在台語歌甚至華語歌中都少見。她笑說,小時候看《鐵獅玉玲瓏》,舜哥能把台語講成「Bonjour、Bonsoir、Bon米香(爆米香)」,受到影響,她自然地把台語唱成了跨語境的聲音,聽起來像香頌,也像演歌。

「其實早期台語歌裡面有很多性暗示,像有一首歌叫《房間內》,歌詞超直白,甚至還直接唱『爽歪歪』,但是後來就沒有女性歌手唱,我就想,爲什麼女性不能討論這件事?」

於是她開始著手寫自己的故事,也發現當自己真正接受身體與慾望時,看出去的世界會不一樣,你的人生決定也會不一樣。「台灣對於女性平權以及多元族群的社會風氣,相對在亞洲是開放的,所以很多東西在台灣你可以講,可以讓它變成一個藝術符號,這是我覺得很幸運的一點。」

台語是個很有體感的語言

當樂評人說她開創了台語文藝復興,她其實沒想這麼多,因為台語是一個一講出來就會有體感的語言。比如說「打」人,台語只要用一個字,就知道是用右勾拳、手指還是巴掌。也因為她生長在講台語的社群,這個語言就像日常的一部分,最初寫歌的時候,並沒有把它當作台語在寫,也是因為這樣,才能玩出這麼多有趣的東西。

「把標籤撕掉,不要把台語當作一個語言,它就有更自由的狀態。當然我也曾想過怎樣凸顯台灣標誌,但後來知道不用想太多,因為一個人寫出來的東西,絕對融合了從小到大的生長經驗和文化,只要寫出來就已經很台灣了。」

而這樣的李竺芯,覺得台灣查某囝最大的魅力是什麼呢?「台灣女生的堅強是,『不管別人怎麼說,如果選擇自己走的路,我就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別人說的話當然可以聽,但要不要照做,我們自己心裡都有答案。」

不讓自己的任何樣貌設限或定義,當一眾年輕女生把李竺芯當成榜樣時,她說:「我很榮幸,但我相信,看到一個人是什麼樣子,就是他心裡的那個樣子。把我當榜樣的人,其實是因爲你就是自己的榜樣。」 閱讀完整內容
VOGUE 2025/9月 第348期

本文摘錄自‎

李竺芯,最水的台灣查某囝Suí Siri

VOGUE

2025/9月 第3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