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外資大賣超,新台幣表現卻極度強勢,一般認為台商回流帶動的國內投資熱潮是主要因素。
我在一九八四年到《財訊》上班,八五年就發生「十信金融風暴」,當時除了十信遭遇擠兌以外,合庫也是備足現金面對投資大眾的擠兌。在那個年代,台股跌到六三六點,後來慢慢站上一千點。這一千點是台灣整個市場投資的重要起點。 我記得在八五年底,邱永漢先生登了一篇文章,他寫道:「股票和不動產仍將無視景氣好壞,繼續漲升」。當時我踏出校園沒多久,看到標題時,內心非常懷疑,因為當時很多人擔心台灣不保,紛紛移民,人心惶惶;但是邱先生極度堅定,他認為台灣的股市和房地產會大漲。 後來新台幣在八四年從四十.六元每天升一分,一直往上升值,在升值過程中,帶來大量熱錢。這些熱錢所到之處,讓股市、房市不斷上漲,所以從八六年開始,台股越過一千點,一路往前走到八九年,台股挑戰萬點成功了。這一路走到九○年,台股最高漲到一二六八二點。 回顧一下從六三六點到一二六八二點,台灣加權指數足足漲了十九倍,台灣的房地產在那個時代最少也有十倍漲幅。在這波資金狂潮推升當中,當時央行總裁是俞國華,後來當行政院長,他的匯率政策是讓新台幣每天升一分,大家預期新台幣一定會升值,所以熱錢不斷匯回台灣,產生巨大效應,去追逐房地產、股市的暴漲。 在那個年代,我們都聽過一句大家印象深刻的話,叫「台灣錢淹腳目」,慢慢地叫作台灣錢淹膝蓋、台灣錢淹肚臍、台灣錢淹鼻孔;等到淹鼻孔的時候,台股就從一二六八二點沒頂,暴跌一萬點,最後跌到二四八五點。 這是台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在轉折當中,我們也看到接下來三十年的變化;也就是台灣在八九年之後,大量資金外逃;外逃熱錢剛好承接中國改革開放,包括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中國經濟改革的大浪潮,所以後面的三十年是中國經濟大起,而台灣經濟就此失落三十年。
由此可見,台幣升值會帶來資金洪水的力量,台幣貶值帶來資金大量外逃的效果,後來新台幣就從二十五.五元一路貶值到三十五.一元,這是台灣進入三十年大調整的重要轉折。 《今周刊第1227期 6000億熱錢轉向效應》精華版(AR) 此篇為AR試讀內容,中華電信5G用戶請至【AR電子書】分類,下載完整內容。
使用AR功能,建議採用2018年後發行的行動設備。 版本建議 : iOS 13 以上,Android 7.0以上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