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 2022/4月 第1796期
當疫情讓全球供應鏈破碎化,人口少、市場小的台灣是否將更不受國際企業重視?那可不一定,就有一家出身歐盟國家的自行車新創品牌,反過來善用台灣優勢, 從傳統自行車, 轉型升級到高人氣電動自行車,去年銷量成長逾三○○%。
哈佛商業評論 2022/4月 第188期
回憶在Google台灣時率領全台的超級人才,簡立峰最強調知識的「共創」,也就是「協作」的力量。但台灣有不善表達、仰賴老闆做決定的被動文化,Google如何帶領團隊進行最好的發揮?
看雜誌 2022/4月 第232期
在新竹新埔設立「振華育苗場」的戴銘億,從完全不懂育苗,到成為專業農戶的蔬菜苗供應商,並開設店面,販售給一般消費者,B2B與B2C通吃,他沒有捷徑,只有埋頭苦幹。四年後,終於看到事業的曙光,關鍵原因就是他抓到了育苗的節奏。
遠見雜誌 2022/4月 第430期
何時開放國門?開多快?」是過去一個月來,指揮中心記者會最常聽見的疑問之一,在防疫保護傘下,「正常」的經濟活動何時才能恢復,成為眾所期待,但關鍵的第三劑接種率與2.5萬劑口服新藥,現階段仍嫌不足。
遠見雜誌 2022/4月 第430期
未來十年內,台灣各個領域的各家企業,將會面對三大「永續強制法規」的倒數計時緊箍咒。為了備戰全球淨零碳排賽局,愈來愈多跨國企業增設「永續長」一職,統籌相關事務,希望趁早卡位綠色供應鏈。
《經貿透視》雙周刊 2022/4月 第590期
可可產業的蓬勃發展,加上獨家開發的巧克力工藝以及結合在地食材,研發出獨特臺灣風味的巧克力,屢屢在世界巧克力大賽中勇奪大獎,成功讓臺灣精品巧克力推向全世界。
先探投資週刊 2022/4月 第2190期
政府推動2050淨零碳排的政策,其中能源以及運輸的轉型,更是兩個最重中之重的指標項目,有了政府政策撐腰,相關的概念股肯定不會寂寞!
康健雜誌 2022/4月 第281期
2021年1月,由美國華盛頓大學、耶魯大學和阿根廷基爾梅斯國立大學合作的研究則發現,在滿月前3∼5天,受試者的睡眠時間普遍有減少的情況。
Money錢 2022/4月第175期
配偶因故去世,除了傷痛之外,遺留的財產該如何處理也是一大難題,萬一家中有年幼子女,更會讓遺產繼承顯得複雜。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同時保障喪偶者與未成年子女的權益呢?
Money錢 2022/4月第175期
全球各大手機廠牌競相推出摺疊智慧手機,出貨量直線向上攀升,台灣相關供應鏈也得漁翁之利,其中如軸承大廠兆利,便受惠於華為新機拉貨效應,未來成長極具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