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第1169期
台灣企業有九八%是中小企業,而且超過一半正面臨二代接班問題, 接班,除了是企業領導人的交棒,同時也伴隨著在數位浪潮下,二代被迫面臨企業轉型升級的難題。 《今周刊》與全國中小企業總會發起的「二代大學」合作,將二代面臨的問題集結成12堂管理課, 這12堂課不僅是他們要傳承翻轉老企業的課題,同時也是所有企業經營者共同的挑戰。
今周刊 第1168期
中國網路正發生去中心化,商業模式不斷推陳出新,因此才會有美團點評、今日頭條、趣頭條等新公司,長江後浪推前浪,讓既有的網路老大哥如百度、京東等坐立難安。網路3.0開創新藍海,不懂趨勢甭想打進對岸市場!
今周刊第1166期
根據跨國民間媒體組織「組織犯罪與貪腐舉報計畫」調查,北馬其頓的韋萊斯小鎮不僅是2016 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極右媒體的外包對象,也可能是俄羅斯國家網軍的下游。更重要的是,在被揭露之後,韋萊斯還繼續對外做網軍生意,已有7 個國家開始複製「Veles 模式」….
今周刊 第1165期
今年秋季,誠品生活日本橋店就要在日本開業,這是誠品,也是台灣首次有文化品牌走到非華文市場,台灣文創也將透過這一步,一起被帶往國際舞台。究竟誠品的魅力何在?踏向國際,它會成功嗎?
今周刊 第1164期
五月報稅季即將登場,今年除了標準扣除額、薪資特別扣除額調整幅度較大外,股利所得部分也有重大變動。對存股族來說,如何股息、稅金兩頭賺,是報稅前必須搞懂的重點。另外,房貸族及售屋族最常踩到的報稅地雷,也要看仔細、避免出錯。
今周刊第1163期
這是一場沒有硬體產品的蘋果發表會,但從新聞、影音、遊戲到音樂服務,蘋果其實正在搭起一座「全面覆蓋消費者數位娛樂生活」的虛擬遊樂場!
今周刊第1162期
一顆鳳梨換不到一顆水餃、一箱高麗菜只值一個便當……,有關農產品產銷失衡、農民血本無歸的新聞,每年總是反覆上演。台灣的農業政策,也長期糾結在救價、收購、促銷的任務之中,漸漸迷失了長期發展方向。先拋開頭痛醫頭式的短線補貼思惟,才能讓農業成為另一個「賺得了錢」、「打得了國際賽」的產業。
今周刊 第1160期
繼李安之後,馬萬鈞成了第二位奪奧斯卡獎的台灣人,其實,他始終認為自己只是個工程師,與其聊「台灣之光」,他更想讓大家知道數位光影的一切。
今周刊 第1161期
年營業額近新台幣八兆元的商業帝國大轉型,涉及層面複雜,若真要用一句話來描述,庫克主導的轉型大計,就是由硬變軟為主軸的大變身,春季發表會或許就是轉型秀亮相的場域。
今周刊 第1158期
「不可傷害病患」(Do no harm),是全球西醫學生都曾宣誓遵守的最高價值, 因為治療並不總是有益無害,有時對人體的影響更不是立即可見,需要醫師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