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3-4月號/2019 第35期
根據台灣骨鬆學會統計, 台灣 50 歲以上的民眾有 45% 確診為肌少症, 對比亞洲其他國家只有 6%, 高出將近 8 倍,是亞洲第一名。 不只年長者, 近年來愈來愈多年輕人「肌」弱不振, 30 歲以下得到肌少症比例也有三成之多。
四十歲過後,誰不是在為體重苦苦掙扎?醫生也不例外。中年以後,新陳代謝變慢,加上活動量少、壓力大,不是你做了什麼…
親子天下第105期
經年累月的傷害加速老化並導致疾病,許多不可逆的徵象,讓期望的優雅中年蒙上一層灰。眼疾中年化及女性肺癌人數逐年上升,台灣女性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健康危機。
張老師月刊第495期
根據人力銀行調查,臺灣上班族壓力大,憂鬱指數高達七成,愈來愈多人處於焦慮邊緣,容易為小事抓狂,情緒隨時爆發。每個上班族皆扮演不同等級的下屬,或同時也是主管,對上對下的壓力兩面衝擊,最怕無處可洩,累積負面情緒崩壞身心。
今周刊 第1158期
過完元宵、迎接初春,但天氣總是陰晴多變,體質虛寒者容易手腳冰冷,俗話說「養生先養暖」,多吃兩色食物,把身體調好,健康自然跟著來。
自己的腳痛自己救:足踝專科名醫教你遠離痛風、凍甲、腳麻、拇趾外翻、腳踝扭傷、足底筋膜
腳痛、腳麻、拇趾外翻總是治不好?腳踝扭傷、足底筋膜炎老是復發?只要找對醫生,對症下藥就能事半功倍,重新擁有健康的腳絕對不是夢!
今周刊 第1154-1155期
吃藥病沒好? 自己當醫師? 虛弱不運動? 錯誤觀念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新春伊始,本期特別由台大與北榮名醫群,告訴大家如何建立新的健康觀念。
今周刊 第1157期
中醫常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認為冬季養生應先補腎,精氣充盈後,來年身體才會好。而想平安過冬,許多人會寄託於藥膳進補,以滋補元氣,使腎精得以充盈,達到延年益壽之效。
吃得少不如吃得巧:100個控制血糖的加法飲食訣竅
最新營養學實證!「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是不對的。學會「加法飲食」與「後食」,你不用再聞醣色變!
康健雜誌第243期
運動風氣盛行,跑步、單車、游泳或重訓都各有所好,但不論做什麼運動,運動前要吃點東西,還是什麼都不吃?過去有一說是,空腹運動的燃脂效果更好、熱量消耗更多,更容易達到減肥瘦身效果,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