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雜誌第197期
人類自出生後大腦就快速發展,20 至30歲是大腦發展高峰期,之後開始走下坡,尤其50 歲以後,年老體衰,大腦功能逐漸衰退,往往容易出現記憶力減退、頭痛頭暈、不易入睡、視力減退、情緒不穩等現象,甚至出現老年性失智症等大腦功能衰退的症狀。
早安健康 特刊32期:名醫的餐桌
失智除了可能是腦部血流不足、腦神經受損等原因造成外,日本腦神經外科名醫最近也發表新見解:用腦過度也可能失智。錢包中零錢愈來愈多…
Life Plus 熟年誌2018年12月號
「是我啦!我是誰你都不知道喔…」像這種裝熟的電話,相信許多人都接過,以「猜猜我是誰」手法詐騙的案件屢見不鮮,讓民眾不堪其擾。據刑事局統計,平均每日近有六千通詐騙電話,去年(二○一七年)詐騙的金額就高達一億九千五百萬餘元。
康健雜誌第233期
一位失智患者家屬哭訴。因為家人間對照顧沒有共識,病重的老父仍不斷被送醫,插上鼻胃管、氣管內管。善終,遙不可及。目前失智症無法治癒,台灣26萬失智患者,生命同樣終將走向盡頭。台灣是推動安寧療護的「資優生」,然而能…
今周刊 2017/3月 第1058期
高齡化浪潮襲來,台灣在傳統照顧迷思與長照政策缺口的內外交迫下,離職照顧家人的人數,高達十三萬。但這樣真能解決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