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訊》583期
大家都想找個好工作,但找工作前要三思,因為有些工作說不定在十年後,就要絕跡了!不怕機器人搶飯碗,借力使力創造新機會…
指數投資末日
西塞羅說,你必須讓聽眾進入樂於接受的狀態——乖乖坐著,不要拿東西丟你。除此之外,他們還必須聚精會神,願意仔細聆聽你即將說的話。最重要的,他們必須喜歡且信任你。而前面這三點,都根植於人格特質。本章,我們將更深入探討與人格相關的論辯技巧。
商業周刊 第1646期
二○一九年以來,「尖牙五股」裡股價表現最差者,就是Google,漲幅甚至不及美股大盤。最近不到一個月,其市值已縮水超過新台幣三兆元,正反映「出賣用戶」經營模式的困境。
商業周刊第1646期
來自名古屋的喫茶店客美多咖啡(Komeda’s Coffee),六年增長350家分店,策略就是「不比咖啡,我們賣舒適」!
大師輕鬆讀 NO.722 原子習慣
每天改善1%的習慣看似無足輕重,但只要你持之以恆,這些微小的進步不是加總起來,而是以複利倍增,造成非常驚人的差異。
今周刊 第1171期
同業負債占總負債四成,訴訟案破萬件,「嚴重的信用風險」是中國官方對接管一事的說法,細讀財報,一切皆有跡可循。而此案一出,傷害市場信心,也影響銀行流動性,更考驗了中國中小銀行的抗壓能力。
商業周刊第1645期
身為實體之王,過去,宜家崛起的關鍵在於實體的消費體驗,透過可體驗的展示空間,刺激購物欲,並讓顧客到倉庫揀貨,大幅降低人力成本。這家七十六歲的公司,如何搭上新零售風潮?
先探投資週刊2039期
美中貿易戰第三回合開打,全球股市一度嚇趴,兩國硬幹,必將影響全球經濟,台灣難置身其外;所幸台股擁有超過4%殖利率優勢、台商上兆資金陸續回台,且也有不受美中大戰影響的行業,將是未來台股震盪整理時注意的焦點。
理財周刊975期
全球主要經濟體除了美國以外,其餘地區復甦緩慢,台股能否挑戰前高,要看GDP經濟基本面數據是否轉好,提供市場更紮實的期待。
持續的技術
我們每天的所有行動,不是自己所選就是由別人選擇(指示或者被命令),因此,在日常生活的行動中,要盡可能增加自己選擇的機會!自己選擇不僅指決定未來出路等這類重大決定。整個社會無法自己做決定,彷彿在生產製造「稍一受挫就立刻放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