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4年,就這樣結束了
校園的生活總是單純美麗,大學校園更是如此。美好的4年時光,在我們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的時候便轉瞬即逝。大學4年就這樣結束了?我們在這4年中究竟學到了什麼?在畢業晚宴後才感到悵然若失,不知自己該去往何方。
是什麼造成了現在大學生在畢業後的迷茫,我們先從大學生活中找找答案。正值花季、雨季的青少年們,告別了單調的高中學習,在大學校園裡開始了全新的精彩生活。
有些學生進入大學後,一心想成為學校核心人物,於是便積極主動加入學生會和各種社團組織,整天忙於各種活動,認為自己是學校的「風雲人物」,卻無暇顧及學業,直到畢業找工作時,才發現自己的專業知識有多匱乏,那些在學校裡參加社團的經驗,只有錦上添花的作用,但想要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還要靠扎扎實實的專業知識,要有真才實學才行。
還有些人則瘋狂地考取各類證照,如會計師證照、電腦證照和語言證照等,花了很多錢和精力,可他們根本不知道哪一張證照會給未來的發展帶來幫助。在求職碰壁時才開始思考這個問題:證照等於能力嗎?
大學時代的美好生活一定缺少不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在校園裡,甜蜜的情侶隨處可見,他們花前月下、相互依偎,許下一生不變的諾言。甜蜜之餘,蹺課、節日高消費等現象隨之出現,這些人因為沉迷在愛情的美好中,忽略了這些都需要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所以在面臨畢業時,許多愛情沒能經得起考驗,曾經的美好也只能是回憶罷了。讓人不禁懷疑,大學時代的愛情是一時的衝動,還是心中真切對愛的嚮往?
網路遊戲對很多大學生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娛樂方式。暢遊於各種網路遊戲的虛擬場景中,亦真亦假、精妙絕倫,許多人的精神世界在這裡得到了滿足,他們整日苦惱的是如何提高「作戰」技術,如何購買更好的裝備,如何修煉更高的等級。虛擬世界能給他們的將來帶來什麼呢?日夜顛倒的生活,課堂上大腦的空白,一張張用生活費換來的遊戲點數卡。所有煩惱在畢業時都找上門來,此時,他們才反應過來,4年的光陰就這樣荒廢了。
大學時的考試比較容易通過。考試前老師的「重點」複習課一定是人最多、最齊的一次,平時的「蹺課高手」也都悉數到場。之後,大多同學挑燈夜戰,臨時抱佛腳,大多能順利過關。所以,很多人會覺得大學就是一個盡情享受青春的階段,卻把未來拋在了腦後。
面臨就業了,許多大學生卻陷入了迷茫,回望大學時光,不禁感嘆大學時間過得太快了,自己什麼都還沒有學到。
張大鵬就是千千萬萬迷茫大學生中的一個,畢業於一所知名大學,讀的是通訊工程科系。上大學前選系的時候,他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興趣和方向是什麼,所以選擇了這個熱門科系。
學校開設的課程相當廣泛,他雖然各科成績都及格,但是並沒有哪一科學得特別精通。所以,畢業找工作時,他發現自己對通訊行業的每個方向都略懂一二,可是自己擅長哪方面、對哪方面感興趣他完全不知道。
張大鵬說,現在的迷茫都是他主觀因素造成的,大學時沒有認真思考自己對什麼感興趣,也沒有扎實地學好理論知識,科系課程的設定只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平臺,「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靠的是根據自己的興趣、職業規劃和發展方向去刻苦鑽研,將來就業時也不會如此迷茫了。他還很認真地說:「大學生們千萬別輕輕鬆鬆『玩』4年,這樣會浪費了自己的青春。如果當初我能找到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方向,並且努力深鑽的話,我現在的工作情況則是另一番景象了。」
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是,企業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具有某項技術專長、熟悉某項技能和操作的實務型人才,但是大學裡培養出來的人才卻不能馬上上手。
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走出校門時,才發現就業形勢嚴峻,在學校學到的知識過於膚淺,根本不能在短時間內接手工作。於是,他覺得,4年大學白讀了,什麼有用的東西都沒學到,開始迷茫、抱怨,心生悔意。
大學生在學校應該著重培養自己學習、創新、溝通和團隊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校方要把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融入到大學教學的全部過程,讓學生在學校就想清楚自己的就業方向,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們在走出校園後順利走入職場。
某人力銀行副主任說:「高等教學需要改革,大學生自身也需努力。」大學生一方面要認真學習書本知識,牢固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還要多參加實習與就業市場接軌,努力學習最先進的專業知識,把所學知識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起來。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培養自己在某方面的興趣,並且在某一領域深入鑽研,形成自己的特長。
大學裡學到的只是一些基礎的理論知識,想要讓自己的事業有所發展,還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職位進行鍛鍊。
王珅畢業於人力資源管理科系,現在在一家水電建設工程公司工作,負責一個專案的行政事務。「白天得跑工地,晚上住在臨時搭建的工地房子裡,工作很累。雖然說大學裡學的知識跟現在從事的工作不是很符合,但現在接觸的人和事多,很適合鍛鍊,我在工作中學到了很多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我對這份工作很滿意,相信5年、6年內我可以成為一個專案的負責人。」他說。
大學畢業之後,你才意識到每個人在職場的發展程度和自己在大學的表現密切相關,於是抱怨大學短暫,抱怨自己沒有把握好4年的時光而悵然若失,這已於事無補。大學生活雖然結束了,但是新的生活從此時開始了,離開校園的我們應該做的是想好以後的道路該怎麼走,現在開始規劃新的生活並為之努力,還為時不晚。
難題不是畢業,而是選擇
每年的6月、7月分都是一個傷感的季節,因為這是一年一度的畢業季。當熟悉的畢業歌旋律響起,畢業生們都難以控制離別的悲傷,眼角飽含淚水。一晃,4年的時間就過去了,我們畢業了,雖然捨不得和同學分離,捨不得離開充滿著美好回憶的校園,但是分別的感傷、離別的惆悵已留不住時間的腳步。
每個畢業生的內心不僅充滿了分別的傷感,還帶著即將走向現實社會,不知未來該如何選擇的迷茫和無助。大學生邁出校園的第一道難題就是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大學畢業之後的選擇有很多,公務員、考研究所、留學、創業、就業……站在畢業的十字路口,你該如何抉擇?你做好準備了嗎?
大學畢業後,每個人都會面臨著一個和以往完全不同的選擇。在之前的人生道路中,從根本上來說你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到底考哪所「學校」。
大學畢業則不同,有些人選擇繼續深造—考研究所、留學—來為自己爭取更好的就業機會,但他們必須承擔兩三年後可能就業壓力更大的風險。
有些人選擇考公務員、進國營事業,為自己謀劃一個安穩的未來。考公務員被眾多學生及其家長看作是找「鐵飯碗」的最佳途徑,所以近幾年競爭越來越激烈。國營事業的工作雖然輕鬆、穩定,但也是人滿為患,想要來這些單位工作的人同樣需要經過層層選拔,好不容易被錄用了,在開始的幾年裡做的工作大多是「跑腿」,成長速度相對較慢。
大多數畢業生還是選擇去企業工作,不論是外商還是私人企業,都可能有很好的發展機會,能夠更快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選擇企業工作的風險也是不容小覷的,經濟危機一來可能就會倒下一大片,福利待遇也不一定能保證,穩定性相對較差。尤其是外商,它提供你更大的鍛鍊舞臺,薪資待遇也比較好,但是外商除了存在上述的風險之外,還有著巨大的工作壓力,競爭也非常激烈。
一些有想法的人,在畢業後選擇創業。創業的優點是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從事的行業,可以鍛鍊人的綜合能力,培養人系統性的思維能力,大規模地刺激人的潛力。除此之外,如果創業成功了,那種成就感是無可取代的。創業需要的資金也不是小數目,創業者是否擁有長遠目光和周密規劃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創業成敗。大學畢業生想成功創業,不僅要有遠大的理想,還要有熱情、領導能力、行動力、商業信用和超強的適應能力。
這麼多的選擇中並沒有優劣之分,只是不同想法的人選擇的路不同而已。對於剛走出校園,還不了解社會的畢業生來說,這麼多的選擇更容易讓他們迷失方向。
選對了行業和發展方向的畢業生,在職業生涯中會發展得很快。而另有一些人卻在初入職場時選錯了方向,給他們的職業生涯帶來很大的阻礙,導致其潛力無法充分發揮,被動地工作著。這些人頻繁地換工作,但是幾年過去了,他們還是在原地踏步,不清楚到底為什麼別人能生活得很好,而自己的薪水卻只能夠維持生計,這些很可能是盲目選擇職業造成的。
這種選擇錯誤的原因基本上有三個:
一是對自己的了解不夠。不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能力,不知道自己內心真正想要做的是什麼,喜歡做什麼。盲目地選擇了一份工作,結果發現自己並不喜歡,想跳槽又沒有方向。有些人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能做,但是真正去做時,卻發現自己的能力相差甚遠。有一位學行銷的學生在面試時被問道:「說一下行銷對企業發展意味著什麼?」他卻回答不出來。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可能對實際工作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這足以說明他掌握的專業知識不夠扎實,對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的關係不夠了解。如果這是他根據的自己興趣和發展方向選擇的行業,相信這個問題很好作答。
二是對具體職業不夠了解。對將要從事的工作具體是做什麼,工作的發展前景如何,工作中需要什麼知識和能力都不了解,這也是現代教育一個弊端的展現,反映出了教育與實踐的脫節,以及大學生本身對社會實踐不夠重視,沒有積極參與。
三是經濟壓力所迫。許多人認為自己大學畢業後應該獨立了,在經濟上不再需要家人的支持,到了該回報父母的時候了,所以只要能找到一份薪資待遇還可以的工作就滿意了。即使自己對工作狀態並不滿意,他也會想:「先待著,賺點錢,以後有合適的機會再轉行。」從理論上來說,這樣做也沒錯,可事情未必會按照你的意願發展。如果那個合適的機會遲遲沒有到來,才不得不去調整,你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和機會成本,會失去得更多。所以,大學生在求職前一定要問一下自己,到底對什麼樣的工作最感興趣?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只有找到了自己喜歡的、適合的職業,你才會在工作中盡情發揮、突破自己,充分展示你的才華、提升你的能力,並在工作中不斷完善自己,每天的工作都能夠讓你感到快樂和滿足。出色的工作表現會讓你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4年前,我們帶著自己的夢想和家人的期盼走進大學校園,畢業了,我們又將帶著無數的祝福踏上新的旅途。離開校園,走向社會,我們就要學會適應社會,學會改變自己,學會看清形勢,隨機應變,學會做個有責任心、有進取心的人。離開校園,我們就要記住,在未來的職場中,能力比知識重要,方向比努力重要,健康比成績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
出國留學是為了逃避現實嗎?
畢業後,很多人選擇了出國留學。看似風光無限的留學之路其實布滿了荊棘。出國留學並非是一個輕鬆的選擇,反而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高昂的出國費用、與親人朋友的分別、獨處異鄉的孤獨、陌生世界的未知,準備出國的同學們,你們做好準備了嗎?
選擇出國留學的原因有很多種,有人想繼續深造,有人想鍛鍊自我,有人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但僅為了逃避國內的就業壓力或者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留學絕對不是最佳的選擇。有些畢業生認為留學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出國鍍金能讓自己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勝出,找到一份好工作…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