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神明中,就屬天公伯的耳朵最癢了!然而,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祂上掌三十六天,統領天地人三界神祇,下握七十二地、四大部洲,主宰億萬生靈呢?畢竟在咱們老百姓的眼中,玉皇上帝是世界的起源,是宇宙的本體,是全知全能的造物者,也是世界的最高主宰。
老天爺如何成為玉皇上帝?
人文檔案
古時候「天」和「帝」是一體兩面,分不開的。在人們心中,「天」不只會帶來朗朗晴日或風雨雷電,還會依據人的善惡行止而賜福降禍,所以必須對「天」抱著敬畏心。
雖然被人們認為是萬能的主宰,也成為百姓中地位最高的神祇,然而,玉皇上帝其實並不是一開始就出現在人類文明裡的。
▌原始的天帝
最早,在先民的心目中,蒼天的可敬可畏促使他們將「天」神聖化,認為祂有無限上綱的能力,是至高無上的天帝─早在商朝甲骨文和周朝鐘鼎文中,就有「上帝」、「天」、「帝」等字眼出現,稍後,在《尚書》中,則出現了「昊天上帝」的尊號。
話雖如此,在周朝時,祭天就已是神格化的崇拜,而非單純對蒼天和大自然的祭祀。天子祭天時必須跪拜稱臣,王公並列,《周禮》中便記載有祭祀昊天上帝的禮儀。然而,此時的昊天上帝還未有具體樣貌和形象,而是以一塊牌位祭祀,以示蒼穹無形。
此時,「昊天上帝」仍只是「天帝」之意,而不是道教中的「玉皇上帝」,因為道教是在東漢末年才開始的。
玉皇上帝小檔案
●最完整的正式官銜: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暱稱:天公伯、老天爺、玉皇大帝、玉皇上帝、昊天玉皇上帝。不過,道教不稱「玉皇大帝」,只稱「玉皇上帝」,道教裡的「上帝」只有一位,是天唯一的象徵─專指玉皇上帝;唯一看似例外的是玄天上帝的「上帝」,其「上帝」指的是高於一般大帝、帝君的稱謂,並非象徵「天」
●專屬祭拜時間: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正月初一、正月初九
●最完整的正式官銜: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
●暱稱:天公伯、老天爺、玉皇大帝、玉皇上帝、昊天玉皇上帝。不過,道教不稱「玉皇大帝」,只稱「玉皇上帝」,道教裡的「上帝」只有一位,是天唯一的象徵─專指玉皇上帝;唯一看似例外的是玄天上帝的「上帝」,其「上帝」指的是高於一般大帝、帝君的稱謂,並非象徵「天」
●專屬祭拜時間: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正月初一、正月初九
▌人民眼中的眾神之王─玉帝
人們耳熟能詳的「玉皇」、「玉帝」之稱,最早出現於南北朝陶弘景的《真誥》、《真靈位業圖》。《真誥》中的〈拜謁天帝玉皇之法〉,可算以「玉皇」為天帝尊號之始,但其神格可能並不顯赫,因為神譜《真靈位業圖》中「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等位同天帝的諸神,其實都是玉清元始天尊的屬下。
隋唐時天帝的影響日鉅,庶民也普遍偏愛用玉帝或玉皇來稱呼天帝。雖然此時尚未正式出現「玉皇上帝」之稱,但民間信仰的天帝和道教的玉皇已合而為一,而正式將「昊天上帝」和「玉皇上帝」結合一起的,則是唐末杜光庭所刪定《道門科範大全集》中出現的「昊天玉皇上帝」尊號。
01.jpg)
▲宋徽宗時,民間、政府與道教對玉皇上帝的信仰才算正式合流。
神譜─《真靈位業圖》
漢族第一份有系統的神明彙編與整理,收集了各教派、民間的神明加以分類與排序而成,有約七百位神明、共分成七個等級。有些神明在此圖中已見聖號(如元始天尊),有些則只見到類似的聖號(如上皇天帝、高上玉帝、玉皇道君)。
漢族第一份有系統的神明彙編與整理,收集了各教派、民間的神明加以分類與排序而成,有約七百位神明、共分成七個等級。有些神明在此圖中已見聖號(如元始天尊),有些則只見到類似的聖號(如上皇天帝、高上玉帝、玉皇道君)。
▌玉皇崇拜的最高潮
唐代因皇姓為李,而崇尚太上老君(老子李耳)並提倡道教,這股崇道之風一直延燒至宋朝,以真宗、徽宗為最。宋真宗正式將玉皇列為國家奉祀對象,敕封「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至徽宗時,敕封「太上開天執符禦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開啟昊天上帝和玉皇上帝結合為「昊天玉皇上帝」的正式依據──算是民間、道教、朝廷的信仰正式合流,對玉皇的崇拜也因此達到了最高潮。
不過,政治上對玉皇上帝的尊崇卻只是曇花一現,宋徽宗之後的皇帝大都不承認,直至清末,朝廷依據古禮制度舉行祭天大典,昊天上帝才又是唯一的最高神祇。
另一方面,玉皇上帝的信仰在民間已深深地扎了根,而為了因應社會的需要,道教也造了一批關於玉皇上帝的道書,提升並鞏固了祂的神格和帝位,成為僅次於三清道祖的大神。
玉帝搞什麼─專拆神仙眷侶,製造人間怨偶?
雖然玉皇上帝是至高無上之神,但在傳奇故事中,祂反而是出乎意料的不怎麼英明。傳說中,玉皇上帝的皇后是瑤池金母(王母娘娘),祂們育有二十四個女兒(包含七仙女),十個太陽是祂們的兒子。縱然自己有家庭,但祂老大爺卻規定神仙不能談戀愛,專門拆散天上仙侶,製造人間怨偶,受害人還多是祂的至親。
《寶蓮燈》中,玉皇上帝的三妹瑤姬和人類私通,生下了二郎神楊戩和西岳華山三聖母,怒極的玉皇上帝便將瑤姬壓在桃花山下。後來,楊戩劈開桃花山救母,祂又派出十個太陽將自己的妹妹曬死,而楊戩也差點被祂用天河之水淹死,同時還造成人間水患。雖然為了避免天下蒼生遭難,雙方暫時和解了,但後續又爭鬥不斷。
《天仙配》中,七娘媽和董永邂逅,玉皇上帝硬逼七娘媽拋夫棄子回天庭,讓中國眾多生存在絕對威權、生命中只有老公和子女的婦女因而哭斷肝腸。至於《七世夫妻》中,金童在宴會時不慎打翻酒杯,玉女見狀竊笑,玉皇上帝就誤以為兩人互有情愫,處罰他們下凡七世,只能苦戀卻無法結合……
話說回來,這些傳奇其實是藉由玉皇上帝的獨斷、專制,甚至無情、傷害,來暗諷當時禁錮人性的政治與社會體制。玉皇上帝當然是「神愛世人」的,而百姓對於「天」和玉皇上帝也仍是絕對推崇,「天有好生之德」、「天無絕人之路」等都是稱頌天的德行。
雖然玉皇上帝是至高無上之神,但在傳奇故事中,祂反而是出乎意料的不怎麼英明。傳說中,玉皇上帝的皇后是瑤池金母(王母娘娘),祂們育有二十四個女兒(包含七仙女),十個太陽是祂們的兒子。縱然自己有家庭,但祂老大爺卻規定神仙不能談戀愛,專門拆散天上仙侶,製造人間怨偶,受害人還多是祂的至親。
《寶蓮燈》中,玉皇上帝的三妹瑤姬和人類私通,生下了二郎神楊戩和西岳華山三聖母,怒極的玉皇上帝便將瑤姬壓在桃花山下。後來,楊戩劈開桃花山救母,祂又派出十個太陽將自己的妹妹曬死,而楊戩也差點被祂用天河之水淹死,同時還造成人間水患。雖然為了避免天下蒼生遭難,雙方暫時和解了,但後續又爭鬥不斷。
《天仙配》中,七娘媽和董永邂逅,玉皇上帝硬逼七娘媽拋夫棄子回天庭,讓中國眾多生存在絕對威權、生命中只有老公和子女的婦女因而哭斷肝腸。至於《七世夫妻》中,金童在宴會時不慎打翻酒杯,玉女見狀竊笑,玉皇上帝就誤以為兩人互有情愫,處罰他們下凡七世,只能苦戀卻無法結合……
話說回來,這些傳奇其實是藉由玉皇上帝的獨斷、專制,甚至無情、傷害,來暗諷當時禁錮人性的政治與社會體制。玉皇上帝當然是「神愛世人」的,而百姓對於「天」和玉皇上帝也仍是絕對推崇,「天有好生之德」、「天無絕人之路」等都是稱頌天的德行。
穿龍袍、戴帝冠,卻拿上奏的手牌?
造型檔案
「分命輔臣薦獻諸殿,改奉元宮曰明道宮,奉安玉皇大帝像。」─《宋史•卷一○四》
唐朝以前,玉皇上帝崇拜尚未普及,朝廷祭祀的則是昊天上帝,因而玉皇上帝尚未有具體的形象,但到了唐朝,玉皇上帝概念已經盛行而且也被人格化,形象已經躍然紙上,天庭亦仿若人間朝廷的翻版,禮書亦載明上帝與人間帝王之服冕、禮儀相等。
02.png)
▌天上玉皇,人間帝王
然而,若要說到神像的雕塑,一般認為是在宋朝。古時候,皇帝率領王臣祭天時並沒有神像,直到宋真宗、宋徽宗兩位皇帝因為崇拜玉皇上帝,分別興建朝元殿、玉清昭應宮供奉玉皇上帝神像,從此才有玉皇的雕像。後來,坊間有很多天公廟和凌霄寶殿上也會祭拜玉皇上帝神像──不過,一直到清朝,朝廷的祭天大典仍只設「昊天上帝」神位。
現在,玉皇上帝的具體形象一般為「身著九章法服、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手持玉笏」:
●九章法服:繡上龍等九種圖案的法定服裝(皇帝著龍袍始於隋朝)。
●十二行珠冠冕旒:長條形冠沿前後各有十二串吊珠,為秦漢時代皇帝的冠冕(不過,目前臺灣許多宮廟的玉皇上帝塑像並未如數做十二串吊珠)。
●手持玉笏:這個形象其實很怪──笏是朝臣上奏皇上時執持的手牌,奏文寫於笏上,皇上是不用雙手持笏做稟報狀的。
▌玉皇上帝的宰相臣工
朝廷祀祭的昊天上帝,配祀的是五方五帝;至於玉皇上帝的配祀,則沒有一定。
玉皇上帝為天庭帝王,底下自然臣工濟濟,道教裡與祂同列的配祀有四御、五極大帝,但因為民間祭拜需要百姓熟識的神,所以一般廟宇會有東華帝君與瑤池金母、日月星君、南北斗星君,其他常見的還有三官大帝等。但以道教理論來說,玉皇上帝等同太極,東華帝君(左)為先天陽氣,瑤池金母(右)為先天陰氣,以祂們倆為配祀,其實最為恰當。
另外,有人認為玉皇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不需要宰相,因此只有一位特使――太白星君(太白金星)。《西遊記》裡,玉皇上帝被孫悟空搞得不知如何是好,便派出太白星君去招安孫悟空,給了他弼馬溫的小官看守馬廄。
03.png)
▲玉皇上帝及配祀三官大帝。
04.jpg)
小事別找天公伯?
祭祀檔案
玉皇上帝是眾神的主管,大都只管神界、廟務或國家大事,細瑣煩事或人間凡務各有負責的神明,通常不會勞動到祂。因此,若你因為神明太多而嫌煩,想說拜最大的玉皇上帝就好,那可就誤會很大了……
從商周至清朝,「祭天」一般來說都是朝廷專屬,與上帝溝通是天子和朝廷的事,這和老百姓祭拜、祈請玉皇上帝的意義是不同的。
家裡可以拜玉皇上帝嗎?
玉皇上帝的等級太高,家庭不適合祭祀,因此一般人家中不拜玉皇上帝神像,只拜天公爐,有些人家習慣每天早晨拜祖先前會先朝天公爐朝拜,以示敬天。
一般來說,閩南人家裡的天公爐懸在神明廳的梁上;客家人因為祭祖不拜神,所以天公爐一般掛在天井、屋外梁柱高處,或設一根插香的竹竿。由於客家人崇拜三官大帝,因此有一個說法是,客家人拜的「天神爺」並非天公,而是三界公或三界公中的天官大帝。
玉皇上帝的等級太高,家庭不適合祭祀,因此一般人家中不拜玉皇上帝神像,只拜天公爐,有些人家習慣每天早晨拜祖先前會先朝天公爐朝拜,以示敬天。
一般來說,閩南人家裡的天公爐懸在神明廳的梁上;客家人因為祭祖不拜神,所以天公爐一般掛在天井、屋外梁柱高處,或設一根插香的竹竿。由於客家人崇拜三官大帝,因此有一個說法是,客家人拜的「天神爺」並非天公,而是三界公或三界公中的天官大帝。
▌玉皇上帝的專屬祭拜時間
一般人想祭拜玉皇上帝,像先民們一樣抱著敬天之心即可。至於民間習俗裡,則有三個祭拜玉皇上帝的專屬時間。
●送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間會「送神」至天庭向玉皇上帝報告人間善惡。到了隔日,玉皇上帝會親蒞人間勘查,並以人之善惡訂定來年的福禍,因此在禮俗上,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這天不能口出穢言、打罵小孩,也不能曝曬衣服,以免褻瀆聖靈。此外,有的宮廟也會趁這日舉行向老天爺祈求補運、補財庫的儀式。
●賀正:農曆正月初一是「一元復始」,當然要祭拜最大的天公,民間和廟宇多在除夕晚上十一點,即正月初一的子時即開始祭拜天公,稱為「賀正」。
●天公生:農曆正月初九是老天爺的生日,此說來源有二。一說道術以單數為陽、雙數為陰,一為陽之生,九為陽之尊,因此以正月初九為天公生。另一說為《占書》所載,女媧娘娘造物時,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初八為穀日,初九為天日,初十為地日,所以演變成初九天生日即天公生日,也就是玉皇生日。
除了這三個專屬祭拜天公的時間,民間習俗在嫁娶時也都會謝天祭祖。
話說回來,其實很多人經常拜天公而不自知──除了天公廟、凌霄寶殿有專祀玉皇上帝,一般廟門口那個大香爐就是天公爐(真正的名稱是「眾真爐」或「天地爐」),不論廟宇的主神是哪尊,都得在天公爐前先拜天公以及三界(天界、地界、水界)諸神後再入內拜神的!
那麼,在天公廟或凌霄寶殿祭拜還要拜外面那個天公爐嗎?這時就請先拜殿內的天公,再拜外面的三界諸神吧!
05.jpg)
▲南鯤鯓代天府大殿外天公爐。
在道統上,「天級」的自然神,如玉皇上帝、三官大帝等,因為化育萬物,有好生之德,所以不祭葷食,以鮮花、素果、齋菜拜之,如逢年節,再加上年糕、發糕、蘿蔔糕、米粩、花生仁糖等應節食品,如逢聖誕則加壽麵、壽桃、紅龜粿、紅蛋等賀壽食品;拜天神一般以清茶代酒,但這時可以桂圓茶或四果茶取代,以示尊敬並取其富貴圓滿、四季吉祥之意。供品備妥後,在家裡面向天空,或至天公廟、廟宇的凌霄寶殿祭拜即可。
一般家庭如果希望拜得隆重一點,則可以準備高、矮兩桌。高的那桌拜天公,擺在前面,是素食桌。桌面正前方擺設彩色紙製天公神座(金紙店有售),中置香爐、三杯茶,兩旁擺置鮮花、蠟燭、天公金,供品有紮上紅紙的麵線三束象徵萬壽無疆、五果象徵五福臨門,以及六齋、六味象徵六六大順。
●五果:適合拜神的五種水果,其中如有綁上紅紙的甘蔗最佳,象徵長長久久、甜甜蜜蜜。
●六齋:金針或白米;木耳、香菇或青豆;冬粉或黑豆;紅棗或紅豆;土豆或黃豆──象徵金(白)、木(青)、水(黑)、火(紅)、土(黃)五行俱足。
●六味:六種不同的粩(長壽)、糕(高升)、餅(足食)和糖(甜蜜)。另外,也可準備六碗甜湯以示甜蜜。
矮桌則擺在後面,是慰勞天兵天將的葷桌,祭以三牲或五牲及其他供品,隆重的可再放置山珍(薑、香菇、金針、木耳)、海味(鹽、海帶、糖、醋),用四項表示山珍海味俱全,用八項象徵八仙過海發大財。至於在廟裡,一般會再以各種乾料做成十二碗、二十四碗或三十六碗不等,象徵祭祀十二天干、二十四節氣、三十六天罡…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