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地熱資源—清水
清水地熱位於大同鄉清水村南側,湧升自平原與山麓交會的清水溪溪谷間。自台7 丙線於清水橋前轉入沿清水溪闢建的產業道路,遠遠地便能瞧見纏綿青山配上藍天下裊裊騰升的地熱白煙,是一幅色彩鮮妍明媚的動人風景畫片。
多年前首次來到清水地熱,主要的溫泉露頭不偏不倚,就滾滾地自寬闊的河道中央礫石灘地間湧出,水量盛大,溫度高達攝氏95 度。這樣的高溫溫泉愛吃的臺灣人自然不放過,那時眾多的遊客便圍成一圈,伸手遞出裝著玉米雞蛋的捕魚小網,利用源源不絕的熱水煮著分食。
當然這樣是危險的,總不時聽說好動小孩子不小心遭熱水燙傷的傳聞。現在宜蘭縣政府為考量安全,另外在溪畔廣闊的腹地設立了「清水地熱公園」,利用整修完畢的19 號地熱井之熱水,設置可讓遊客安心利用的煮食及泡腳設施,將資源有效活用。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心到?通常我們習慣對有熱泉湧出之處冠上最近的地名,稱之某某溫泉,然而大家卻總不加思考,自然而然地使用「清水地熱」而不是「清水溫泉」,來指稱宜蘭這處擁有豐富熱水溢流的風景區。
小知識
所謂「地熱」,指的是地底下的熱源,而溫泉就是地下熱源反應在地面上的一種徵兆。地熱算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來源,國際上,像是冰島、美國、日本及菲律賓,都有運轉中的地熱發電廠。
1 9 6 2 年,美軍顧問團向美援秘書長兼經濟部礦業研究服務召集人李國鼎資政建議開發臺灣的地熱資源,於是中國石油公司與經濟部聯合礦業研究所便開始著手進行臺灣地熱資源調查。
首先當然是挑選地熱資源最集中豐富的大屯火山區。接下來,清水也因為擁有豐富的溫泉徵兆而雀屏中選。
1976 年中油公司在此鑽探完成6 口地熱井,井深介於1500 至2500 公尺間,井底的溫度則在攝氏197 至223 度間。有了這些大量高溫的熱水汽,國科會便著手籌建一座1,500KW 的背壓式先導型地熱發電廠。該廠於1980 年7 月正式運轉發電。只是由於管壁被大量沉澱出來的碳酸鈣阻塞之故,地熱井的蒸汽產量逐漸降低,發電量也由最初的1,500KW 降至177KW,早就不符合經濟效益,於是發電廠不得不於1993 年11 月15 日停止運轉。經統計,該廠歷年發電總量為43,451,485KW,發電則時數為100,855.13 小時。
近年來經濟部能源局補助宜蘭縣政府,重新對清水地熱田進行探勘與地熱資源開發。此外,能源局自2006 年3 月底啟動「地熱發電技術開發推廣計畫」,再於2007年10 月展開為期三年的「地熱發電技術開發多目標利用推動計畫」。除加強探勘清水地熱區的地熱發電潛能外,深入探討過去發電失敗的可能原因和因應對策,同時也進行舊地熱生產井的整修,以恢復部份生產功能,在2010 年以50KW 型的卡林那循環(Kalina Cycle)系統及280KW 型的有機朗肯循環(Organic Rankine Cycle)系統正式發電成功。只是因為管線結垢的問題似乎仍是無解,所以清水地熱
發電的計畫,目前仍是暫時擱置,另外轉換地點進行研究開發。
其實在清水溪畔仍有自岩壁及石灘間湧出的溫泉水。不少熱愛野溪溫泉的民眾總自動自發地選擇適宜之處圈池泡湯。我總覺得,發展溫泉旅遊並非一定得大肆地施作土木建設,弄得各溫泉區都像是五星池飯店裏的游泳池,SPA池一樣。像是清水這裏,地方政府只要每年定期發包給廠商,利用現場的石塊材料規劃整理出適合的湯池,再搬來移動式廁所,就是很好的泡湯環境了。或許沒有大規模的經濟價值,但也有不少熱愛自然的民眾就是喜愛這樣的小品。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