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輝達、思科布局 鐵鏽舊城變智慧新都
高雄正攜手輝達、思科發展主權AI的智慧城市建設。市長陳其邁要用AI翻轉高雄以製造業為主的命運,而在技術背後,有一套新的商業模式。 文/林宏達 布局數年,高雄發展主權AI的計畫終於浮上台面。站在八五大樓旁的淨零學院,俯瞰亞洲新灣區,已經嗅得到改變的味道。今年,就以這裡為起點,高雄的主權AI計畫,開始讓這座城市站上世界級的舞台。 五月十九日,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COMPUTEX 主題演講公布輝達與高雄市、鑫蘊林科(Linker Vision)合作案,結合高雄上萬部攝影機資料及數位孿生,打造城市級的AI服務平台。高雄不但是輝達在全球極具規模的智慧城市指標案例,也是全世界應用輝達大型視覺模型最大規模的場域之一。 現在,從亞灣到台積電高雄廠區,八十平方公里的區域裡,高雄市政府七個單位,約兩萬支攝影機,已連上了大型視覺模型平台。這些攝影機第一階段將學會上百項技能:拍到道路淹水,會自動通知水利局;拍到交通阻塞車流,自動通知交通局⋯⋯。交通局技正翁敬閔說,過去要仰賴人工監看監視器,現在事件發生一秒後,攝影機就會自動回報。

▲高雄市長陳其邁
燈塔計畫 啟動日期/2025年1月9日 目 的/建立主權AI,掌握數據和AI模型自主權 第一期高雄市數位孿生模擬範圍/80平方公里 第一期參與單位/交通、水利、捷運、警察、運動發展、工務、環保 第一期應用場景數量/108個 串聯攝影機數量/2萬至3萬支攝影機 智慧港灣崛起 從貨櫃到演算法 高雄港加速蛻變 在高雄市交通局的智慧運輸中心裡,當AI辨識亞灣附近因車禍出現壅塞,現場人員立刻通報警消處理,再透過廣播和號誌,透導車流不要再進入雍塞路段。事故結束後,交通局人員還可利用AI自動畫出事故的碰撞結構圖,或是利用模擬軟體,研究該路段發生事故的原因。此外,交通局還可以在虛擬世界裡模擬,如果高雄遇上大洪水,該如何調度交通,預先為極端狀況做準備。 除了燈塔計畫,高雄市政府今年也宣布與思科合作,成立亞灣2.0 AIoT 生態系發展基地。這是思科全球最大的智慧碼頭計畫之一,思科將與二十一家台灣企業合作,在高雄港鴻明七十號碼頭打造智慧港灣。 思科將AI影像辨識和數位孿生技術導入高雄港,讓碼頭的設備能看懂現場人員的動作,預防事故發生;同樣利用數位孿生功能,透過大量資料建立起七十號碼頭的數位分身,把數位分身做到極為逼近真實碼頭,再拿這個數位分身來嘗試各種新的運作方法,讓碼頭運作更加高效、節能。 這兩個案例只是高雄主權AI計畫的一部分。在高雄市長陳其邁眼中,主權AI正是高雄市往科技和軟體服務發展的新機會。「這個城市從以前到現在都是重工業,發展會有一定困難,我們要趕快轉型,變成商業服務,或技術服務,或各種服務業為主的城市。」
專訪時,陳其邁直言:「國家AI政策到底是什麼?我的看法很簡單,這個生態系架構就是要賺錢。不賺錢的,我們不做。」他認為高雄有條件拿下開發主權AI商機,因為高雄有二七○萬人口,每天產生龐大資料量,用來訓練模型,再應用模型做推論服務,都非常適合。 走在最前面,也意味著必須克服沒人碰過的挑戰。高雄市資訊處長劉俊傑說,挑戰之一就是「AI服務真的太新了」;過去中央也沒有案例,光是要用什麼合作模式採購,採用之後如何驗收,要提什麼服務都要摸索,他們還開發出一份「AI考題」,考驗AI服務的程度是不是合格。 在宣布啟動燈塔計畫前,陳其邁還帶著市府一級官員,開班學習如何使用AI,再要求各個單位首長寫下對AI應用的想法,內部有了共識後,現在包括交通、水利、捷運、警察、運動發展、工務、環保七個單位,已經聯合起來發展AI服務。

▲國際科技大廠思科今年和高雄市政府宣布合作打造智慧碼頭,這是思科在生成式AI推出後最大的智慧碼頭計畫。彭世杰/攝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智運中心引入生成式AI技術後,用於監看交通狀況的人力明顯減少,同時車流狀況明顯改善。彭世杰/攝
改變資料孤島 跨部門整合 防災、交通、水利全連線 法規是另一個發展主權AI的挑戰。「現在的法規還沒有AI的概念,還停留在硬碟的時代。」陳其邁說,現有相關法規的設想,是資料傳到硬碟裡,要用的人再去調閱資料,「連雲的概念都還沒有」。在法規的要求下,各單位自己要管好自己的資料,例如「很多城市,你到路口看,裝了七、八支攝影機,你很快會發現,這支是警察局的,那是交通局的,資料之間無法整合,變成資料的孤島」。 這才是發展AI的重點,因為如果各單位不願把手上的資料放出來,資料量不夠大,就難以訓練出厲害的AI模型,但整合之後,威力驚人。以淹水偵測為例,水利局原本在亞灣附近可能只有一、兩百支攝影機,主要拍攝河川水位狀況,但是當七個單位的資料可以共享,透過AI服務,水利局就能能透過全區兩萬支攝影機,馬上掌握各個路口是否出現淹水狀況,得到的資料是原本的一百倍。 走在前面的好處是,商機也跟著來了。高雄市交通局長張淑娟透露,這幾個月,來自日本、美國、歐洲、東南亞,甚至非洲的參訪團,都來參觀高雄如何用AI提供服務。目前已有越南和菲律賓的資訊服務業者,積極想導入高雄主權AI服務。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商務代表處處長李安東表示,菲律賓正在推動智慧城市和數位轉型,高雄值得快速發展的菲律賓城市借鏡。李安東強調菲律賓與台灣在人工智慧驅動下,商業夥伴關係有巨大潛力,並強調雙方對企業合作持開放態度,人才培養也是重點。 採訪中,陳其邁強調,布局AI背後是一套翻轉高雄的商業模式。像燈塔計畫就是要把整個高雄變成培養AI服務的基地;而亞灣計畫也是由幾家系統整合商來扶植七十幾家新創公司。他說,當高雄逐步建立起城市級的主權AI服務後,這些服務就可輸出到全世界,未來當這些城市需要軟體、硬體的支援,都可以找高雄協助。 鑫蘊林科董事長謝源寶認為,當城市累積了大量的資料後,未來將會出現一種新服務,有人要蓋工廠、醫院的時候,可以利用數位孿生來模擬各種情境的影響,利用AI先模擬未來運作設計並計算應變效率,預先減少可能的風險和錯誤規畫。
港都展現新風華 揮別煤、鐵、石油 AI才是轉骨契機 採訪中,我們也問陳其邁,未來私人企業是否可使用高雄市的AI資料?他允諾,私人企業可用專案方式和市府討論。他指著不遠處的碼頭說,過去那裡是出口香蕉的集散地,現在正在改建成為AI新創辦公室,未來各種AI相關公司都將進駐此處。採訪這一天,也看到宏達電的無人自駕車正在這裡載客運行。 採訪尾聲,我們到七十號碼頭對面的紅毛港拍照,這裡四周都是煙囪和貨櫃,象徵高雄製造業的往日風華,煤、鐵和石油打造的過去,未來資料和AI模型將會是新的石油。載我們到紅毛港的計程車司機問:「你們是來看地的嗎?現在有很多人包車到高雄來看地。」高雄正在轉骨,未來幾年的發展值得期待。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城市經驗也能變現 陳其邁:我要做會賺錢的主權AI
《財訊》
2025/8月 第744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