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風1地緣政治》最懂中國的西方政治領袖陸克文
採訪整理/辜樹仁 攝影/邱劍英 曾經在二○○七到二○一○年與一三年,兩度擔任澳洲總理的陸克文(Kevin Rudd),不僅中文流利,更堪稱是最了解中國的西方政治領袖。 陸克文從學生時代就和中國結下不解之緣,有長達四十年研究中國,並親身與中國打交道的豐富經驗。大學時代主修中國文學和歷史,並在台灣學中文,畢業後投入外交工作,被派駐北京,直到擔任外交部長與總理時處理澳中關係。他更在二二年以習近平世界觀為主題的論文,獲得英國牛津大學博士學位,並以此出版了新書《可避免的戰爭》(The Avoidable War)。 不僅中國,澳洲與美國傳統的盟友關係,也讓陸克文對美國高層決策者的思維邏輯,知之甚深,是西方少數同時深諳美中兩強權決策思維的政治領袖。 陸克文擔任總理期間,正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歐美國家最積極與中國打交道的年代,他也因此積極推動澳洲與中國的雙邊關係,被認為是西方最「親中」的政治領袖之一。 退出政壇後,陸克文仍然活躍在國際舞台上,以總部設在紐約的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總裁暨執行長身分,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尤其是為化解美中衝突奔走各國。陸克文認為,習近平的企圖心與美國維持全球霸權的決心,註定兩國的競爭將愈來愈激烈,如果沒有適當的管控,絕對有滑向衝突的風險。以兩國的國力,競爭一旦釀成衝突,將造成災難性的後果。最近陸克文在百忙之中,透過書面回答《天下》提問,深度剖析他對美中競爭這個二十一世紀全球最大地緣政治事件未來走向的看法,以下是訪談摘要: 對美國與中國之間正在改變的權力平衡,二○二○年代將是最具決定性的十年,中國和美國的決策者都非常清楚這件事。假如這兩個巨人在沒有違背各自的核心利益之下,找到共存的方式,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比較好。如果他們失敗了,可能爆發的戰爭,不僅會改變雙方的歷史,世界史也會以我們難以想像的方式被改寫。 中美之間的戰略信任已經不存在,背後的原因都不是短期內出現的,也不完全是習近平個人對中國的影響所造成,而是個結構性問題。這種不信任感,不可能在一夕之間重建,尤其考量到雙方相互矛盾的核心國家利益與價值觀。 兩強為何難重建信任? 美國認為習自願撞上,中國覺得撒謊很正常 對美國人來說,中國企圖改變西太平洋的戰略現狀,建立中國影響力,甚至希望美國的軍事力量最終完全退出西太平洋。華盛頓也認為習近平在對開發中國家輸出中國治理模式,並利用中國經濟對全球的吸引力,持續打造一個與中國利益、價值更為相容,更敵視西方的國際秩序。 換句話說,在美國眼裡,習近平所領導的中國,正自願航向與美國正面衝撞的路線。 在戰略選擇上,華盛頓也只有兩條路可走:與中國妥協或讓步,不然就是採取行動,盡力抵抗或打敗中國。華盛頓顯然選擇了後者。 但對北京來說,中國的政治經濟模式完全沒問題,也沒有強迫其他國家採用。北京認為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只是為了強化自衛能力,這個自衛自然包括了北京對台灣的主權主張。北京也不認為,利用經濟力量成就國家利益有何不妥,或是改寫國際遊戲規則,更符合中國利益,有什麼不對。北京認為中國的行為只是在仿傚美國在二戰後的行為。 兩國對彼此的戰略意圖,也早有根深柢固的看法,不會因為對方的公開言論而有所動搖。 華盛頓長期認為中國的外交是建立在欺騙之上,北京為了穩定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而同意的任何協議,最後都會變成空頭支票。中美之間所達成的共識,也只是作秀,或是出於某種戰略目的。最近的例子,就是美國歐巴馬政府時期為了解決駭客問題,和中國簽訂的網路協議。 但對中共這樣的列寧主義者來說,對敵人撒謊是正常、甚至是值得被稱讚的行為。因此,不管外界再怎麼呼籲重建美中戰略信任,都無法實質動搖任一方的戰略決策。
▲北京認為中國軍事現代化是為了自衛,但華盛頓認為中國意圖將美軍趕出西太平洋。(達志影像/美聯社)
